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药厂  小品 

潍坊诸城:农业“潮”科技让农民挑上“金扁担”

   日期:2025-06-11 11:02:31     来源:海报新闻    浏览:0    评论:0    

大众网记者 宋学敏 通讯员 张真钰 潍坊报道

走进位于潍坊诸城的龙湖绿园田园综合体内,4500亩农田与卧龙湖、涓河构成的生态画卷里,现代农业科技正悄然改变着土地的命运。

高悬的黄色诱虫板与数百盏太阳能灭虫灯织就绿色屏障,让物理防控替代农药,使每亩年用药量锐减40%。园区负责人轻抚着番茄藤蔓介绍,由此诞生的糖度达9.2%的优质番茄价格竟能翻倍。这片土地已不仅是粮仓,更成为“无废农业”的探路场——畜禽粪便与秸秆在大型沼气池中转化为“黑色黄金”,每年消纳千余吨农牧废弃物,替代30%化肥,土壤有机质年均增长0.2%。曾经堆积如山的污染源,经12项专利技术“吃干榨净”,枝条变身生物质燃料,废旧地膜再造塑料颗粒,农药瓶凭借二维码实现全程追溯,最终示范区面源污染锐减60%。科技点石成金,废弃物在此成为滋养未来的资源库。

科技之力不止于生态循环。在物联网大屏实时跳动的数据背后,智能温室里的传感器精准捕捉环境变化,触发喷滴灌系统适时作业;无人植保机按预设航线巡航,支撑起园区70%的机械植保覆盖。52岁的王师傅从昔日背负沉重药箱的农民,转型为从容调度生产的“技术管家”:“手机App管理千亩果园,两人干完过去六人的活儿。”这种“减人增效”模式降低50%人工成本,更如磁石般吸引20多名大学生重返桑梓。

与此同时,石桥子镇与中化现代农业携手,通过“MAP智农”App开启智能巡田模式——遥感技术收集作物光谱数据,生成精准的巡田指导,悄然完成从“会种田”到“慧种田”的蜕变。农田配备的气象与土壤墒情监测站,引导农户利用高效节水灌溉设备科学用水,为丰收夯实根基。

当夏收时节来临,诸城大地回响着科技赋能带来的丰饶喜悦。百兴农机专业合作社的20余台收割机在田野奔忙,收割着周边托管的上万亩小麦;后桃元锦润粮食合作社的8台联合收割机整装待发,理事长王金生信心满满地走在麦田间:“前期测算亩产可达1200斤,除去成本,亩均增收330余元。”

从灭虫灯下价格翻番的番茄,到精准灌溉后高产增收的小麦,科技已成为农民肩头沉甸甸的“金扁担”。当物理防控、物联网、智能农机与生态循环在诸城市田野深度融合,传统农业的筋骨被悄然重塑,一条在绿水青山间铺展的振兴之路正通向更远的未来。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