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药厂  小品 

万千“张伟”撑起河南脊梁丨中听

   日期:2025-06-12 22:01:30     来源:大象新闻    浏览:0    评论:0    

评论员 李长需

有一种刷屏,叫“张伟跪母”。

那一天,商丘籍少校军官张伟,从商丘古城南湖中,接连救出濒临溺亡的4人之后,岸上守候的母亲,看他身体快不行了,说孩子你不能再救了,再救就没命了。“我是军人,让我再救一个!”张伟给母亲磕了个头,又转身跃下水救人了,“母亲需要我,但是最后一名群众也需要我”。

张伟的“一跪一跃”,已刻进我们时代的集体记忆。他的那一“跪”,“跪”的是儿子对母亲的骨肉情深;他的那一“跃”,“跃”的是军人对百姓的赤胆忠诚。这看似矛盾的抉择里,藏着河南人最纯粹的精神密码——忠孝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而是血脉里奔涌的双重担当。

冰凉的湖水,吞噬不了滚烫的信仰。当张伟第五次扎进浑浊的湖水时,他托起来的不只是溺水者的躯体,更是一个家庭的完整希望。母亲含泪的劝阻,与群众绝望的呼救,相互撕扯着他的心,最终那记响亮的磕头,叩开了他生命至上的精神境界。

这种“以命换命”的决绝,让“人民子弟兵”五个大字,从标语落地为生动的现实。在生死时速的关键时刻,这位河南汉子用最朴素的行动诠释了:英雄从不是天生的超人,而是把他人生命置于自己之前的普通人。

张伟并不是孤例。翻阅河南的英雄谱,每个名字都带着泥土的气息。“草根英雄”李学生飞身拦火车时,怀里还揣着没吃完的烧饼;“钢铁战士”武文斌抗震救灾累倒前,刚给乡亲们修好漏雨的屋顶。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口号,却在危急时刻爆发出惊人的一致性——见义勇为是本能,舍己为人是天性。

当下,社会正经历着价值多元的剧烈震荡。有人把精致利己当做生存智慧,将无私奉献视为过时教条。但“张伟”们用行动证明:道德的高地永远不会荒芜。他们用一个个孤单的身影,叠加成一个河南人的群体形象,也构筑起河南人的精神版图;他们用身上所散发的微光,汇聚成灿烂的星河,既照见河南人的精神血脉,也照见文明古国最珍贵的品质——越是物欲横流,越需要精神坐标的指引。

站在新时代的坐标上,回想最后一名被救者握着张伟母亲的手泣不成声的情景,我们或许突然读懂:所谓的英雄,不过是平凡人在关键时刻选择了伟大。而这种伟大,正来自河南人的精神血脉。

河南人的精神血脉,就藏在这代代相传的选择里——对家国的爱,可以具体到一跪一跃的决绝;对信仰的守候,能够朴素成日复一日的坚持。这是中华文明的根性力量,也是我们之所以能够前行的精神动能。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