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药厂  小品 

应对全球空间天气灾害!我国科学家发起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

   日期:2025-06-13 01:01:52     来源:千龙网    浏览:0    评论:0    

新华社成都6月12日电 沿东经120度、西经60度两条经线(子午线)构建一个空间天气“监测圈”,对日地空间环境开展全天候“三维扫描”!

6月12日,记者从在成都举行的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国际大科学计划论坛上获悉,我国科学家发起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助力应对全球空间天气灾害。

什么是空间天气?为什么要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开展空间天气研究?

据介绍,日地空间是当前航天活动、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区域,被认为是陆、海、空环境之外,人类活动的“第四环境”。太阳活动引起的日地空间环境在短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被称为空间天气。灾害性的空间天气会对卫星、通信、导航、电力系统等造成不良影响。

“空间天气是全球性现象,应对空间天气灾害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王赤院士介绍,发起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就是为了联合全球空间天气监测与研究力量,聚焦空间天气的物理过程和变化规律等,开展联合科学攻关。

东经120度—西经60度子午圈有什么特别之处?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张清和介绍,与其他经线圈相比,东经120度—西经60度子午圈区域的陆地最完整,沿这条子午圈部署地基观测设施,可实现全纬度覆盖,形成一个“闭合”的地基“监测圈”。

“随着地球自转,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的观测设施可以对日地空间环境进行‘三维扫描’,形成不间断的多尺度立体成像数据,并可实现对空间天气的昼夜同时监测。”王赤说。

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如何推进?

“今年3月,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二期正式通过国家验收。至此,我国建成了国际上综合实力最强的空间天气地基区域监测网络。这为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的实施提供了坚实基础。”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徐寄遥说。

据介绍,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将至少执行11年,搭建世界科学家广泛参与和密切合作的平台,完成一个太阳活动周期以上的日地空间环境探测和研究。目前,已有36个国际组织和国外科研机构与我方签署了合作协议或确定了合作意向。

“全球性的布局、多样化的观测手段,凭借这些优势,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有望助力人类空间天气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为提升全球空间天气灾害应对能力、共同开发利用空间资源提供科学支撑。”王赤说。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