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高考结束的校门口,鲜花与拥抱的场面中,有一个独自挑扁担回家的农村女孩,却格外亮眼。
她就是广西桂林灌阳县二中的刘燕,肩扛扁担挑着塞满课本和生活用品的编织袋,穿过接考的拥抱与花束,独自踏上了回家的路。
这段不到10秒的视频,24小时内播放量突破1亿次,冲上热搜榜首。
随后人民日报转发视频并配文:女孩高考结束,独自挑着行李回家,虽没有鲜花、没有拥抱,但步伐坚定。
央视随即也跟进了报道!“高考结束后用扁担挑行李回家的女生,找到了!班主任:她很刻苦。
视频爆火后,刘燕的家庭背景迅速被曝光:广西灌阳县脱贫户,父亲和哥哥常年在外打工,高中期间学校为她免除住宿费。
各种资助意愿如潮水般涌来,甚至有人提出为她提供暑期工作。
出人意料的是,刘燕婉拒了所有资助。“家里经济虽不好,但一家人在一起就足够”她淡淡地解释。面对媒体采访,她坦言:“挑扁担在我们那里是一件很平常的事,自己以后想当一名老师”
面对突如其来的爆火,小姑娘却表现得如此清醒,非常难得。反倒是某些人反应过激了!
02
这位接连被人民日报和央视“点名”的“挑扁担”的农村女孩火了,评论区的回复却让人唏嘘不已!
什么叫“这一挑,她已经超过了99%的同学”
还有说“这样的孩子是不会跑错考场的,不会没带准考证,不会迟到的!”
这两条高赞热评看似赞美的言辞,无形中将城乡青年的成长轨迹置于对立面进行了否定。
于是有人感慨:“现在娇气的孩子越来越多。”
挑个扁担,就挑出这么大的动静,这个时代是怎么了?
都那么大的人了,独立不是很正常?
有人说这样的孩子在广西一大把,只是她被拍到发上网而已。说个残忍点的事实,成绩好的孩子都被市里的重点高中挑走了,留在县城二中读书的基本考不上好大学,充其量考个普通本科,大多数只能上个高职高专,或者毕业后买张火车票去打工...
广西目前还有太多孩子父母在外务工,不得已早早独立。把自己的心态套用到别人身上不合适。
作为家长,看到这种挑着扁担独自前行的孩子有点心疼,但不可否认,生活逼她学会了坚强,以后若能成功,这份坚强也会成为她人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珍贵品质。
这在以前是很普通的行为,之所以这么走红,就是在现在这个时代,我们失去了过去的好的传统而值得我们敬仰。
或许她当前还没有什么成就,但她一定是一个朴实,勤劳,能干的好姑娘!她的精神世界也一定同她有力的步伐一样干净利落!
自食其力,大大方方,不知为何有的人觉得辛酸甚至可怜!相比之下该敬佩。
但是,赞美的同时请不要拉踩其他孩子
难道所有的孩子都该这么苦才对吗?
拜托,“挑扁担”的农村女孩是很优秀,但请别再把她“架在火上烤了”
03
那些习惯了父母啥都安排好处理好,甚至穿旗袍捧鲜花送考的孩子,他们就一定是被溺爱的矫情孩子吗?
能吃苦耐劳的孩子我们可以赞扬,但能得到家长爱护成长的孩子也不该去批判,他们并非不独立或许只是需要社会历练。
挑扁担自行回家或者有父母接送也好,都应该被看做是正常的行为。
“挑扁担”的农村女孩并非普通孩子的对立面,不歌颂苦难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女孩身上的不矫情不做作和朴实无华,而不是把她塑造成其他孩子的对立面,以此去否定批判别人。
还有,你管她是不是被逼独立的,她可能有内心的缺憾,但是被父母百分之百呵护的孩子他们内心就一点没缺憾吗?我们更应该看到她独立从容坚强坚定的走在自己的路上,不卑不亢。
见惯朱门炫浮糜,淌过眼前惊清流。一肩担当感天地,无怪梅雨泪不休。
扁担挑行李回家的孩子与父母开小车接回家的孩子将来哪个会更有出息?
这个问题无解,只能说能吃挑扁担之苦的孩子未来更可期。
【注: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