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和伊朗的爆发冲突已有多日,冲突程度也愈发激烈。6月18日,伊朗国营电视台宣称要对以色列干出“让世界铭记几个世纪的大事”,更是将中东地区的紧张氛围推至顶点。
当地时间6月18日,伊朗国家电视台郑重发布消息:“今晚,将发生一件大事,让世界铭记几个世纪。”这一预告瞬间引发全球热议,无数双眼睛紧盯伊朗,猜测即将发生的震撼事件。所有人都在期待一场足以改写历史的重大变故,然而,当谜底揭晓,现实却让不少人感到意外。
据《央视新闻》6月19日的报道,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当地时间19日宣布,对以色列开展“真实承诺3”的第13阶段行动,使用两级固体推进的远程超重型导弹“泥石”对以色列境内目标发动打击。该导弹射程达2000公里,打击目标为以色列情报机构驻地和以色列空军基地。
这次军事行动说明伊朗动用了“远程操纵型导弹”,然而与“让世界铭记几个世纪”的宏大预告相比,两者是非常难以匹配的。更令人咋舌的是, 新华网报道说以色列方面宣称,伊朗发射的约5枚导弹中,至少3枚被成功拦截。
这无疑更让伊朗此次行动的威慑力大打折扣,也使得之前的“豪言壮语”显得十分可笑。
回顾此次冲突,自13日伊以冲突爆发以来,局势便持续恶化,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伊朗已向以色列发射了400多枚弹道导弹和约1000架无人机 ,以色列则出动战机对伊朗展开多次空袭。
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虽放话称导弹和无人机在以色列畅通无阻,但从实际拦截情况来看,以色列的防空体系发挥了一定作用。与之情况相反的是,伊朗的防空系统似乎彻底失去了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伊朗国营电视台发布震撼预告之前,还曾发布一段视频,视频中显示一个人在抚摸一枚核弹。尽管伊朗方面并未明确表态,但这一画面无疑向世界传达了一个强烈信号:伊朗可能考虑对以色列动用核武器。
核武器的威慑力不言而喻,这一举动瞬间引发国际社会的高度紧张。若伊朗真的动用核武器,那无疑将是一场有全球性影响的事件,也的确可能“让世界铭记几个世纪”。然而,从后续发展来看,伊朗此次发射的是“泥石”导弹,并非核武器,这与之前视频所传达的威慑信息形成鲜明对比。
“泥石”导弹作为伊朗导弹库中的“明星”,采用两级固体推进,是远程超重型导弹,库存据说至少超过1万枚。
这种导弹能覆盖以色列全境,甚至中东的美军基地也在其射程范围内。它使用固体燃料,发射准备时间短,机动性强,搭载弹头能力出色,能使用更重的弹头。
从性能上看,“泥石”导弹确实具备一定的威慑力,但在此次行动中,其实际效果却未能达到预期,至少3枚被拦截的结果,让伊朗在这场冲突中的表现略显尴尬。
从伊朗此次的一系列操作来看,其战略意图与实际行动之间似乎存在脱节。先是通过核弹视频和震撼预告营造出一种孤注一掷、惊天动地的氛围,然而实际行动却只是发射了几枚“泥石”导弹,且大部分被拦截。
这不仅让国际社会对伊朗的真实意图产生更多猜测,也使得伊朗在国际舆论场上陷入被动局面。有观点认为,伊朗或许是想通过这种先声夺人的方式,在心理上震慑以色列和国际社会,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谈判筹码;也有人认为,这可能是伊朗内部决策的一种误判,过高估计了自身导弹的突防能力,或者低估了以色列的防空实力。
无论如何,伊朗此次所谓的“让世界铭记几个世纪的大事”,并没有达到预期的震撼效果,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让自己陷入被动,甚至可能沦为国际社会的笑柄。
不过,伊朗既然放出如此狠话,以其强硬的一贯作风,未来很可能还会有更大的动作。
毕竟,在这场冲突中,伊朗的核心诉求尚未得到满足,其与以色列之间的矛盾也远未解决。但后续行动将如何展开,是继续军事对抗,还是寻求和平谈判的途径,目前仍充满不确定性。国际社会也在密切关注着伊朗的下一步动向,期待这场冲突能早日平息,让中东地区恢复久违的和平与安宁。我们也将持续关注事态发展,拭目以待伊朗的后续表现。
消息来源:央视新闻6月19日报道《伊朗革命卫队称使用“泥石”导弹对以开展第13轮打击行动》
俄大规模袭击乌克兰,数百导弹无人机多地打击!机场和弹药库被炸
以色列连炸伊朗两座核基地,有一座却炸不动!或求助美国动用B2
伊朗最高军事指挥官遇袭死亡,4日内已有数十名军官被以除掉!为何以色列能屡屡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