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毕业季,南阳市各所高校充分利用学校双创教育平台资源,持续完善“以赛促创、以创促就”工作机制,有效提升学生就业创业竞争力,以高水平创业带动高质量就业。
上午九点,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实训室,健康管理系学生蔡依天正在和团队成员正在为参加2025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开展专项训练,这个名为“食愈站·元气舱”参赛项目,将国家级、市级非遗项目与中医适宜技术相结合,融入创新创业实践,为医学生创业项目提供从技术传承到商业转化的全链条支持。
【南阳医专健康管理系学生 蔡依天:通过比赛让我在练习实操中更好的掌握技能,同时也打开思维,把一些创新方式融入自己的专业中去,让我更好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一次次的实践为以后的自己创业就业打下更好基础。】
这次备赛融入了“技术创新+文化传承+社会价值”三维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将非遗技艺转化为服务基层医疗的创业项目,助力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目前,已有3个项目完成专利申报。据统计,南阳医专通过“赛事+导师制”的模式,邀请行业专家对参赛项目进行商业模型打磨,近三年已孵化出12个中医特色创业团队。
【南阳医专健康管理系书记 刘怀东:我们学校通过这个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能在学习中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实践技能。我们学校同时也引入了大量的非遗技艺来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进一步加强学生就业的竞争优势。同时,我们学校还和大量的其他一些新兴的大健康领域的企业展开校企合作,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就业岗位,引导学生高质量就业。】
如果说蔡依天的项目是传统文化与科技的碰撞,那么南阳理工学院刘昊男团队的发明则是实打实的“硬核科技”。在学校创业园“教育实践孵化平台 + 创新创业就业一体化”模式赋能下,他跟随刘品潇教授等导师团队,瞄准南阳特色香菇产业痛点,成功研发香菇栽种设备,让香菇接种成活率达98% ,效率提升至人工的20倍,实现了从实验室到竞技场的技术突围。
【南阳理工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大三学生 刘昊男:通过参加这个项目,我在其中跟随学习,使我获得了更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也对我未来的工作指明了更明确的方向。】
作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核心平台,南阳理工学院大学生创业园持续推动创业项目对接学科专业、契合地方产业需求。在这里,学生摆脱单纯求职者身份,变身带着项目、技术与创意的“准创业者”,使学生通过参与创业实践实现“以创带就”,将创业项目转化为就业岗位。
【南阳理工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 李春燕:下一步,学校将立足学科建设,进一步促进科创融合、专创融合,促进创新创业与学科专业深度结合,进一步搭建好对接政府资源、产业链条、企业需求的桥梁,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实现高质量就业。】
从赛事中发现创意,在创业园里孵化梦想,政策全程保驾护航,南阳市正通过多维举措构建“热带雨林式”创业生态,让更多大学生在南阳这片沃土上实现创业梦想,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青春动能。目前,南阳市建成创业孵化基地20家,孵化面积98万平方米,累计入孵创业实体2715家,孵化成功率达88%,聘任创业导师230人,累计带动就业6.4万人,越来越多的青年创客正将论文写在车间厂房,把梦想照进现实生活。
【南阳理工学院毕业生 陈瑞雯:我切实地感受到了我们学校对于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大力支持,相关的政策也越来越精准,越来越多样,这些确实帮我们毕业生缓解了很多的焦虑,同时也会积极地去和企业对接,让我们学到的东西,更加地符合市场的需求。】
【南阳医专健康管理系学生 金梦园:在开学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开始了订单培养模式,在未来我们也会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与企业相结合起来,同时也让我们未来的就业更加地广阔,更加地全面。】
南阳广播电视台融媒体记者 陈曦 杨世印 吴丹丹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