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省气候条件总体呈“气温偏高,起伏大,日照偏多,降水分布不均,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突发性、局地性强”的特点,我省先后出现3次强降温和28次暴雨及强对流天气过程。
为应对本轮强降雨,省农业农村厅于6月18日17时启动农业自然灾害(暴雨)IV级应急响应,6月24日17时,将农业自然灾害(暴雨)响应提升至III级。派出2个工作组赴黔南州惠水、都匀,黔东南州榕江、从江等地实地指导农业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下达1500万元农业救灾资金,用于各地开展灾后生产恢复和病虫害防控。
公路抢修现场
为做好当前农业遭受水旱灾害的防灾、减灾和救灾工作,省农业农村厅与省应急厅、省气象局开展灾情会商,共享灾情数据。技术指导方面,分产业印发低温、风雹、洪涝灾害防控技术指导意见,组织9个春耕生产包片指导组和1.7万余人次农技人员深入各地指导群众落实清沟理墒、摘除伤枝、看苗追肥等关键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因灾损失。同时第一时间联合应急、气象、保险赴灾区核灾救灾,督促保险公司尽快勘赔定损,并向农业农村部争取中央救灾资金1300万元。
邀请地质环境检测专家开展隐患排查。
据气象预测,6月29日—7月1日全省多云为主,7月2—3日大部多云有分散性阵雨或雷雨。下一步,省农业农村厅将组织全省9785名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服务,会同省农科院组织93名粮油类高级职称专家开展包县技术指导,落实水稻、玉米、大豆等在田作物水肥管理、病虫防治技术措施。指导各地统筹好人力、物力、财力,积极应对汛期洪涝、夏伏旱、秋绵雨等灾害。加强水稻“两迁害虫”、玉米螟等病虫监测防控,及时组织开展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坚决遏制爆发流行。同时,根据灾情变化提早指导各地及时制定生产计划,备足种子、肥料、农药等农资,合理安排小麦、油菜等夏季粮油生产,夯实丰收基础。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邓钺洁
编辑 王小婷
二审 杨韬
三审 闵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