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药厂  小品  京秦高速  作业  窗帘 

河南“新麦”重塑“中国面包芯”

   日期:2025-06-30 09:01:52     来源:河南日报    浏览:0    评论:0    

□河南日报社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赵博 马丙宇 孙好闯

和面、整形、醒发、烘烤……伴随着阵阵麦香,面包出炉了。在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烘焙实验室里面包的金黄色泽下,蕴藏着一场农业科技的变革。

曾几何时,用于制作面包的优质强筋小麦依赖进口、稳产抗病品种匮乏的困境,深深困扰着中国农业。

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十年磨一剑,以创新育种方法攻克世界性难题,成功选育出兼具超强筋品质与高产稳产特性的优质超强筋小麦品种——“新麦26”等“新麦”系列高强筋小麦品种。从此,面包的麦香里,有了河南粮的贡献。

十年磨一剑

中国“超强筋”小麦诞生

20世纪90年代,由于国内品质过硬的小麦品种相对缺乏,我国优质强筋小麦长期依赖进口。当时,在黄淮南部麦区主推的强筋品种多为弱春性品种,容易遭受冻害,半冬性优质强筋抗病小麦品种缺乏。优质强筋小麦主要品质指标年际间、地域间稳定性差。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团队创新育种方法,筛选和创制优异亲本,历时十余年时间,育成了优质超强筋高产抗纹枯病小麦新品种‘新麦26’,并于201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开始在黄淮海地区大面积推广。”6月25日,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所长蒋志凯说。

在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有一间特殊的实验室,里面烤箱、锅、盘、刀、叉一应俱全。这是小麦烘焙实验室,科研人员要在里面做一些面粉的烘焙实验。

“烘焙面包主要是为了通过测定新品种的烘焙品质,判断不同品种面筋的弹性和延展性,进而决定品种用途。”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副研究员杨丽娟说,“我们会通过测定面包高度、体积,并对面包的质地、纹理结构进行鉴评,最后综合数据对面粉品质优劣进行评价。”

一般强筋小麦面团稳定时间超过10分钟就算优质,而“新麦26”达到惊人的20—50分钟,并且吸水率高。正是这种“超强筋”特性,让它一举替代进口小麦,成为制作面包的理想小麦品种。

在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墙上悬挂的“优质超强筋高产小麦新品种‘新麦26’选育与应用”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证书,记录着这一小麦新品种的高光时刻。“新麦26”因为过硬的品质,成为国内仅有的4个超强筋小麦品种之一,也是我国黄淮南部麦区唯一的超强筋小麦品种,于201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在2019年举办的“首届黄淮麦区优质强筋小麦品种质量鉴评会”上,“新麦26”被评定为“超强筋、面包、面条”优质强筋小麦品种。

“近年来,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积极承担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优质强筋小麦专项,‘新麦26’重大成果荣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对我们是一个莫大的鼓舞,将激励我们基层科研单位的育种家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承担好科技振兴农业的责任。”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徐鹏亮表示,目前,“新麦26”全国累计推广面积已达1亿余亩,以“新麦26”为代表的强筋小麦家族正在不断发展壮大。

近年来,我省加快建设种业强省,全力推进中原农谷建设,继“新麦26”之后,在中原农谷的核心区新乡市平原示范区小麦种子繁育田里,“新麦45”“新麦58”等符合市场需求的新麦系列优质小麦新品种不断涌现,以核心品种带动优质小麦全产业链升级。

打破育种“魔咒”

“新麦”实现鱼与熊掌兼得

“优质不高产,高产不优质”是长期萦绕在小麦育种界的“魔咒”,仿佛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然而,“新麦26”的出现,以其卓越表现彻底打破了这一铁律,实现了优质与高产稳产的完美统一。

新乡县翟坡镇的种植大户马有永麦收后比较开心。“‘新麦26’真是好品种!收购价比普通小麦高。我种植了5000亩‘新麦’,收入可观。”马有永兴奋地分享着他的致富经。

2012年,马有永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种了几十亩“新麦26”,惊喜地发现,它不仅产量突出,更能卖出好价钱。尝到甜头的他,如今已将流转的土地全部种上“新麦”系列品种小麦。

更令马有永赞叹的是“新麦26”对传统认知的颠覆。“都说优质品种产量上不去,可‘新麦26’完全不一样!”马有永结合多年种植经验评价道,“它的产量丝毫不逊于普通高产小麦,亩产稳稳保持在600公斤到650公斤之间,放眼所有审定推广的强筋小麦品种,‘新麦26’的综合品质很优秀。”

“新麦26”是如何创造这一奇迹的?蒋志凯揭示了背后的科技密码。

蒋志凯说,团队创新性地运用“确保群体、增加粒数、提高库容、协调源库关系”的综合选择技术体系,成功攻克了“新麦26”选育过程中的高产稳产难题。与此同时,团队巧妙地将传统育种精髓与现代科技力量相结合——利用生化标记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精准锁定并强化了决定超强筋品质的关键基因,一举解决了小麦品质与产量难以协同提升的世界性技术难题,让“不可能”变成了现实。

科技的力量在田野间持续释放红利。“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就是我的‘贵人’!”马有永表示,他与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合作了24年,从“新麦18”一直种到“新麦26”“新麦45”“新麦58”,如今5000亩小麦全部是价值更高的种子田,其中部分优质种源直接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新乡综合试验基地

“这些种子的身价可不一般,每斤收购价比普通商品麦高出0.1至0.3元!”马有永说,他现在除了种植“新麦26”,还在任小营村等地大力推广种植了“新麦26”的“明星兄弟”——“新麦45”。这个新品种继承了“新麦家族”的优质基因,并进一步优化:矮秆抗倒伏能力更强,综合抗病性更优,产量表现依然稳定可靠。其麦粒饱满,品质超群,不仅是生产高端面包的理想原料,在“增筋增效”和“配麦配粉”方面同样表现出色,为面粉加工企业提升产品附加值提供了新的核心支撑。

面包香里的河南粮

“新麦”点燃需求新引擎

五得利集团新乡面粉有限公司的制粉车间里,机器轰鸣不断。

在该企业的面粉加工配方实验室里,只需在普通中筋小麦中混入一定比例的“新麦26”或“新麦45”,烩面粉、拉面粉立刻焕发新生,做出的烩面、拉面口感爽滑筋道;当高强筋小麦粉的添加比例更高后,中高档面包粉便跃然而出,烘烤出的面包拉丝绵长、面香四溢。

“用‘新麦’系列优质高强筋小麦粉做的面包坯醒发完后,需要放进烤箱进行烘焙,在烤箱里,面包坯会有一个急胀的过程。品质越好的小麦,做出来的面包急胀效果越好,面包里面的结构会越蓬松。”五得利集团新乡面粉有限公司品控经理郝天文说。

小麦品质好不好,面粉加工企业最有发言权。这股席卷面粉加工厂的“新麦热”,源头正来自消费市场的变化。一方面,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精致,一碗面条要筋道弹牙,一笼包子要皮薄透亮不塌陷,一盘饺子要久煮不破,舌尖上的“挑剔”直接转化为对优质专用小麦的强劲需求,另一方面,烘焙食品市场需求快速扩大,直接拉动强筋等专用小麦的需求增长,拓展了优质麦的市场空间。

“我们利用强筋小麦加工成了强筋小麦芯粉、烩面粉、拉面粉、面包粉等明星产品。”五得利集团新乡面粉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张爱国说,其中仅面包粉一个产品,就有烘焙面包小麦粉、精制面包小麦粉、特级面包用小麦粉等好几个品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烘焙食品零售市场规模为6110.7亿元,同比增长8.8%,其中面包市场规模超过1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烘焙企业对优质高强筋小麦粉的需求越来越大。

随着“新麦”系列高强筋小麦品种的供应量不断增加,今年我国小麦进口量大幅下降,少量进口主要是用于品种调剂,满足国内市场专用小麦需求。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1—4月累计,我国小麦进口106万吨,同比减少83%,进口替代正在加速推进。

“以前想生产顶级面包粉,眼睛得紧盯着国外的货轮!”张爱国感慨道,现在,“新麦”系列高强筋小麦不光完美替代了进口小麦,很多关键指标还更胜一筹。

这份过硬的品质,让“新麦”尽管身价每斤比普通小麦高出0.1至0.3元,却成了面粉企业眼里的“抢手货”。

“最近面包粉、饺子粉高筋面粉卖得很火,预计今年公司采购高强筋小麦将达20万吨。”张爱国说。

好麦子是企业生产的基石,好收益是农民辛勤的期盼,“新麦”让这条链上的每一环都尝到了甜头,是真正的多赢。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