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计们,虫来了!”6月24日上午9时,河南省渑池县果园乡苏庄村500亩烟叶示范方,一辆装载蚜茧蜂的车子开了过来,烟农杨智珲像“待客”的主人,跨步迎前,帮忙“卸虫”。
“农业生产,治虫事大!越早防,虫害越少,种烟收入才有保障呀!”杨智珲说,“这些年,烟田通过绿色防控治虫,大大减轻了虫子对烟叶的伤害,也更省心省力了。”
帮忙卸虫的还有不少烟区烟农。打开虫箱,几只蚜茧蜂从黄盒子里钻了出来,“这些年多亏有它,防治蚜虫效果真不赖,打药成本降低了,虫害减少了,种烟收入也提高了不少。”听到召开“两蜂”释放现场会的消息,距离此地20公里的渑池县天池镇种烟大户郜松奇提早赶了过来。
当前烟区烟叶进入旺长期,也是各类害虫繁殖季节,特别是蚜虫对烟叶危害最大,因其繁殖较快、防治难度大,且费工费时,烟农普遍对其深恶痛绝。
“老乡们,去年虽然给咱们讲了蚜茧蜂释放技术及注意事项,但今天我还得再啰嗦两句,因为操作不当,会直接影响治虫效果!”蚜茧蜂生产厂家技术人员拿起黄盒子,全县10个烟站技术骨干和烟农代表围拢在一起。
示范演示、详细讲解……与会人员用手机录下了示范操作全过程。
“还有个好消息,给咱们治虫有关。”厂家技术人员手上多了个“奶茶式”的杯子,却卖起了关子。
“啥?”在好奇心驱动下,围观的烟农几乎同声问道。
打开杯盖,个个如黑豆般大小的虫子,活跃在杯子内,“这个叫叉角厉蝽,先前在其他烟区试点过,防治烟青虫效果不错,这次先在这个示范片试验。”厂家技术人员解了大家的好奇心。
“放心吧!我会做好这个试验,看看到底咋样,若中,俺们治虫手段更多了。”杨智珲表态。
让绿色防控始终在线,不断刷新生态底色。近年来,三门峡市烟草公司渑池县分公司着力破解“虫多就打药”的困境,积极推进“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的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推动实现从“单点突破”向“多点综治”转变,全力构建烟区绿色生态防控屏障。
“我们通过在烟田释放益虫、装置诱捕器等措施,从生产源头上减少烟叶生产对化学农药的依赖,全力保护生态环境,最大程度保障烟叶质量,提升烟农种烟收入。”三门峡市烟草公司渑池县分公司副经理李亮介绍,今年全县烟田释放蚜茧蜂实现了全覆盖,夜蛾黑卵蜂覆盖1350亩,诱捕器覆盖5000余亩。
为扎实走好绿色生态路,三门峡市烟草公司渑池县分公司近几年一方面把绿色防控列入年度重点工作规划,纳入专项考核范畴,实施专人跟进推进,确保绿色防控工作走深走实;另一方面加强对广大烟农“绿色生产”的宣贯引导,狠抓生产环节技术落实,与烟农“诚信星级评定”挂钩,确保绿色生产真落实、见实效。
烟地里,果园烟站工作人员放置了蚜茧蜂小盒子,“夜蛾黑卵蜂卡”挂在了烟株中部位置……“两蜂”正式“上岗”,为烟叶产业稳产提质保驾护航。
“过去是见了虫子再打药,现在是提前防范,及早干预,烟草公司防虫治虫的办法越来越科技了,我们种烟也越来越有信心啦!”杨智珲说,“如今烟田治虫实现了绿色防治,既环保,又高效,还持久,我打心眼里高兴。”
正像参会的一位烟农所说:烟田安装的诱捕器,像挂起的一个个“小灯笼”,绕地栽种的万寿菊,像极了给烟田防虫装上了“隔离带”……绿色防控已成为防治虫害的“杀手锏”。
“看,蚜茧蜂飞起来了!”只见多得数不清的蚜茧蜂,钻“盒”而出,飞舞在蓬勃生长的烟株上,是舞动美好风景,是舞动增收丰景……(来源:河南省烟草公司三门峡市公司 作者:席新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