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师喆 本报通讯员 梁楠
头戴棒球帽、脚蹬运动鞋,上下台阶步伐稳健,平地行走更是轻松自如——这可不是马拉松爱好者,而是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与卓益得机器人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人形机器人“行者二号”。
6月27日,河南省科学院8楼露台上,10余台“行者二号”正有条不紊地进行户外训练。它的仿生肌腱如人体肌肉般伸缩,已经实现连续测试100多万次关节屈伸零故障。
作为全球首款基于仿生肌腱驱动技术的模块化人形机器人,身高1.70米、体重约30公斤的“行者二号”依托全球领先技术,攻克轻量化、高能效、强适应性三大行业瓶颈,可支撑6小时持续高负荷作业,实现类人步态与多地形自适应能力。
前不久的2025张江具身智能开发者大会暨国际人形机器人大赛上,“行者二号”参加复杂全地形动态性能挑战赛,通过了斜坡、楼梯、绕桩、沙地、草地等五类独立障碍任务,展示了优秀的运动控制、环境感知与自主决策能力,一举拿下冠军奖牌。
除了行走跑跳,“行者二号”还能做什么?
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主任助理周闯闯介绍,实验室正着力推进并完善国内首个人形机器人室外训练场的构建,涵盖全地形、零售、日常服务等多个场景,致力于解决当前具身智能发展所面临的数据缺失、泛化性差等问题。
“我们利用已采集的数据,通过视觉—语言—动作大模型的训练,已经实现了人形机器人的自主倒水、收纳等日常操作,未来还将进一步应用在工业、农业、医疗等多种场景。”周闯闯介绍,在工业应用上,机器人可以进行分拣、抓取;农业场景中,可以采摘农作物,完成大棚巡检等操作;文旅方面,可以根据场馆需求,学习历史典故,提供景区讲解服务。
作为围绕具身智能系统展开研究与应用的高能级创新平台,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承载着推动河南在具身智能领域发展的重任。
成立近一年来,实验室通过加强与卓益得的协作攻关,不断完善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目前已成功实现人形机器人的小批量生产,并于今年6月成功上市京东自营商城,填补了我省技术空白,标志着河南具身智能领域已初步构建起“技术研发—产线建设—商业落地”的全闭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