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药厂  小品  京秦高速  作业  窗帘 

张天敏:河南烩面里的农耕情结(一)

   日期:2025-07-01 09:02:03     来源:邓州圈    浏览:0    评论:0    

客居深圳的日子,每与老乡们相聚,玩到晌午都想去吃一碗河南烩面。

寻找河南烩面,是为解腹中饥,也是想在一碗面里品尝到比面更复杂的老家滋味。在那碗面里追忆老家山墙边讲不完的村庄故事,与村外望不到边的麦田。那中原大地上的标志景观,投射在一碗烩面里,便隐含出了比土地概念、比庄稼更深远的寓意,也是远旅的游子对故乡深深的眷恋。

可是,在深圳这座南方都市,寻找河南面的难度堪比大海捞针,捞半天仍是一片苍茫海天。失望常常不是坍缩在找不到的那碗面上,而是感到了这座前沿都市与中原老家的遥远,延伸出多少渺茫与忧愁。

在十多年前,深圳的吃喝街上到处都是潮汕饭、顺德菜,湘味、川味挤挤挨挨地连着,主食都是大米。大米虽大,是长在他乡土地上的粮食;小麦虽小,却是老家人世代耕种的大庄稼。那么宏大的庄稼的后续——麦味面条,却在深圳没有展露容颜的机会,这成了结在我心头的浓重乡愁,总也化不开。尽管深圳的饭菜包揽了东西南北,有东南亚一带的美食,还有韩国与日本料理的面食,也有重庆小面与长沙小吃,米和面相互 “撩骚”,百花争艳地为南来北往的吃客绽放。站在吃喝街上,看牌子犹如进到小小的联合国。可是,我和老乡们还是守着一根筋,只想吃到家乡那碗面。

这得从我的年少饮食爱好说起,小时候吃面条,长大吃面条,到现在仍是个面条客。因为面条里有汤汁有菜叶,一碗饭包揽多种滋味。南方有米饭,得配两三个菜,组合起来才算得上一顿饭。河南烩面的做法也与米饭截然不同,看似几根面条,有着简单的外表,却是一道耐心细致的功夫活,蕴含着精致的烹饪技术和精神能量。厨师得先将麦面粉加水,再加少量盐,以便拉面时有韧劲儿,在一个大盆子里和成面团,揉面数十遍后,开始醒面,让面里的有效成分苏醒过来,激发出弹性,变得柔滑劲道。待面醒好了,再切成小面剂,大约一个小面剂就是一碗面条的量,继续醒面。几个魔术似的环节下来,麦面的前身早已幻演如人的六道轮回。但与人喝孟婆汤不同的是,面剂变得均匀柔滑之后,麦面的味道和营养却原封不动地坚守本味,与初心一丝不差。

另一道程序的启动更高一维,不再是技术手艺,而是超越技术的道场。

厨师将备好的羊脊骨放入大锅里,加花椒、八角等十几种调料,小火慢炖至汤汁变白,像牛奶那种成色,香气也溢出了半条街。这时候就到了高汤与面条相遇的时辰,像一个宗教徒到了佛祖跟前,二者不用经典相拜,而是放出心灵聚藏已久的能量,进行一场通往宇宙的高维神交。厨师拉起醒好的小面剂,让面在手中反复曼妙舞蹈,变成了宽条,再放入开滚的汤里。待面条煮至七八成熟,再加入海带丝、豆腐丝、黄花菜、木耳等配菜,然后放入羊肉片,最后淋一勺煎热的羊油辣子,撒上香菜、葱花,半勺老醋,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面条,带着麻辣酸爽的地方风味,贴着河南中原的标牌,载着绝世珍品的容量,隆重问世。

烩面的做法本身带有古代香色,也有河南老字号作坊的意味。就像我们邓州文友相聚时,最爱去的三元烩面馆,是一位资深的散文作家老板经营的。其名是做面的,内里的文化情调却是主打。我们来相聚,除了吃到独特美味的烩面,还可以领略雅间里的诗墙,宣纸背景上的行草书体,为清简的小饭店刷出浓郁的书香氛围。来是为一碗面,去时顿觉醉翁之意不在面,在诗棚的沉醉里。

到了深圳,我再也找不到如此诗书气自华的文人,却做出朴实的家乡面。我们实在吃不上面的时候,也会凑合一顿猪脚米饭。可吃罢了跟没吃饭一样,胃口对不上,胃内老打差评,去不掉的最低分,生塞硬吞进肚,只为三维生物界的苟且充饥,于都市里的品质生活却大幅打折,没商量。

南方的菜无论多少花样,到了滋味丰富的河南烩面跟前,都成了跟班的小弟。深圳还有东北面、重庆面或兰州拉面,论起滋味,辣得够生猛,却都没有与河南烩面抢名次的资格。有一回,我在一家日本料理店前,见菜单上有面,就进去排了半小时队,才等到了一海碗高汤加牛肉片、加鸽子蛋与海带丝的日料面,二十五元一碗。尝上一口,我就察觉到小日本在模仿河南面,连大海碗都未做改变。可是那时老家邓州的烩面才五块钱一碗,性价比低出几倍,却让日料面厚颜无耻地在深圳胜出。这一声 “黑哨” 是从哪里吹出来的,我们都意难平。有时候,我也能找到宽如皮带的西北面,样子长得粗犷荒蛮,很有黄土高坡的骨相,可窝在大瓷碗底的,是一小团儿宽面条,上边泼了浓艳的红烧汁,色相诱人,颜值出众,味道仍抓不住河南人的舌尖。老乡们不由唏嘘,随口溜出打油诗:“山珍海味全吃遍,不如一碗河南面。”

可人家咋就在深圳遍地开花了,好吃的河南面,偏就登不上南方都市的舞台。

与老乡们聊及此事,大家认为是外地人对河南的地域黑造成的,黑到 “煤窝里” 了,谁还敢来开店。故事最早的版本,是河南驻马店人来深圳创业,干的收废品行当。收到不少废井盖,被人发现,以讹传讹,传成了河南人偷井盖。这个坊间传闻连闲话都算不上,简直小儿科,有头脑的人用头发丝儿想想都会笑喷,没头脑的乌合之众才跟风顺溜,传得满世界都是。一时间,好像所有的河南人都不上班不种地了,都成了偷井盖专业户,医生、教师、公务员去偷,连写书的作家、诗人也相中了井盖,改行当了小偷。当谣言没有止于智者,就造成了河南人到南方就业碰壁,工地打工只能干粗重脏活,小伙小妮相亲没门儿,去家政群体当保洁员、保姆,都不受待见。“十个农民九个骗,总部设在驻马店;十个农民九个偷,集中窝点在郑州”。黑河南的外地黑粉们,就这样把河南抹得满脸黑。

被谣言污名化的河南人,不能停留,只能像烩面一样,在城市的时代红利之外,无助地漂流。

真实的河南到底长什么样,外地人因一叶障目,长期困在错解误解的井底。

我在此不想以常用的大词叙述,比如八朝古都,河南占去半壁江山;四大发明,多在河南;河南是老子和孔子的祖籍地,医圣与科圣的故里。历史的天空上闪过的星辰,其烁光不仅只照亮河南,而是整个华夏。就河南大地的区域分布特点,座落于南北方中心地带,有沿海边山的天然屏障,庇护着这片内陆大地,集成了政治文化中心。中原地区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发源地之一,其农耕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这里还曾撑起华夏文明的摇篮。在原野上耕作风雨的乡村,演绎了一则则今古奇观的民谣乡经,成了中国聚积传说、存藏历史文化奇迹最多的文化宝库。

从这一点说,外地人黑河南的那点事儿,只是极小的小概率。河南其实是你黑不起的,因为你从废品棚的角度来看河南,只配看到偷井盖的小事由,一旦你知道了河南广阔而丰厚的文化底蕴,你就会演绎到自己 “啪啪” 打脸的泼痞杂耍。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张天敏,鲁迅文学院作家班毕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邓州市作协主席,南阳市第三、四届人大代表。著有长篇小说《女人桥》、长篇历史小说《张仲景》、长篇网络小说《情人山庄》,最新出版六十万字长篇小说《张仲景传》。小说集《半醒》,散文集《流年》《逝梦的河》,发表出版作品近五百万字,全部作品被中国现代文学馆及各大院校馆藏,其个人资料由中国作协编入百度百科,并录入《中国作家词典》《河南作家词典》《南阳文化名人》《南阳文化丛书》《南阳作家群》。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