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药厂  小品  作业  京秦高速  窗帘 

从“智能烘粮”看科技赋能农业

   日期:2025-07-02 08:30:37     来源:新华日报    浏览:0    评论:0    

□ 孟亚生

在泗洪县大华种业有限公司,粮食烘干设备昼夜不息运转,这家集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大型种业企业,凭借19台高效烘干设备,日烘干能力达1200吨,彻底改变了传统“靠天晒粮”的窘境。据统计,我省今年夏收累计投入使用烘干机约3.7万台,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以前,每至收获季,村头空地、乡间道路乃至农家屋顶,处处铺满待晒的粮食,不少基层政府为解决农民晒粮难题,开放政府大院供农民晒粮。场地晒粮严重依赖天气条件,一旦遭遇阴雨连绵的天气,粮食极易受潮发霉,一年的辛勤劳作便可能付诸东流。场地晒粮面临场地资源紧张、晾晒效率低下、难以保证粮食干燥均匀度等问题。同时,占用公共道路晒粮影响交通秩序,带来安全隐患。

为解决“晒粮难”,我省各地大力推动粮食烘干技术发展。有关部门从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到技术研发,多管齐下助力粮食烘干产业发展。各地先后出台一系列补贴政策,加大对粮食烘干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扶持农民和农业经营主体投资建设粮食烘干中心,配备先进智能烘干设备,为周边农户提供社会化烘干服务,解决农户个体烘干能力不足的问题,有效应对了连续阴雨天气对粮食收购的干扰。

“场地晒粮”到“智能烘粮”的蝶变,是各级政府利用科技赋能粮食安全保障的生动实践,体现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谋划”的转变,彰显了各级政府对技术研发与推广的重视。如今,许多地方粮食烘干设备不断升级换代,烘干效率和质量大幅提升,粮食从收购到烘干仅需四五个小时,粮食损耗控制在5%之内,相比传统晒粮大幅减少,每吨小麦可减损30公斤。同时,避免粮食过度干燥或干燥不均,保证色泽、口感和营养成分,提高市场竞争力,烘干后的粮食售价每斤可提高约五分钱。

从“场地晒粮”到“智能烘粮”,背后是企业、科研机构、农业合作社等多方的共赢。除了政府政策支持与引导,许多地方种粮大户、农业经营主体主动投入技术和资金建设粮食烘干中心,科研机构大力提供技术支撑,农业合作社组织农户积极参与,供电部门大力提供用电服务,形成强大合力,共同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关系着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这一变化不仅体现农业生产方式的巨大进步,更彰显各级政府在利用科技赋能粮食安全保障方面的积极作为。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政府持续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加强技术创新和推广,必将推动粮食烘干产业进一步向智能化、绿色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为国家粮食安全筑牢坚实根基。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