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药厂  小品  作业  京秦高速  窗帘 

原创 F35飞行员:报告总部,我看到了歼20,但它不在雷达上

   日期:2025-07-03 21:01:12     来源:科普大世界    浏览:0    评论:0    

今年6月29日,央视军事栏目《砺剑》罕见地公布了一组震撼画面,记录下我国空军歼 - 20隐身战机在东海上空与外军战机惊心动魄的空中对峙,并且迅速引发了军迷们的热议。而这次对峙的外国军机,极有可能就是美军的F-35隐身战斗机 。

当时,外军战机编队在未获许可的情况下,擅自闯入我国东海防空识别区,并突然加速直扑我方领空。东部战区空军“王海大队”接到命令后,迅速行动,多架歼 - 20战机挂载实弹紧急升空迎敌。由于当时并非战时状态,双方战机在雷达探测范围内快速接近,直至彼此目视可见 。

在这场激烈的空中对峙中,歼 - 20飞行员凭借精湛的飞行技术和坚定的战斗意志,与外军战机展开数轮接近交会与机动对抗,最终成功将外军战机逼退,我方编队更是形成对敌“咬尾”的有利空中态势。

在当今的国际军事领域,战斗机的性能对比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而歼 - 20与F - 35这两款先进战机的“相遇”,更是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其实在此次事件之前,今年5月外媒曾报道一次外国F - 35与我国歼 - 20的遭遇。当时央视新闻小央视频等都对此进行了报道。

在遭遇的时刻,F - 35飞行员在空中飞行时竟然目视到了歼 - 20,这说明两机距离极近,可能都不超过3公里,甚至在1公里内。因为太远了,看不到对方军机,距离不够近,也看不清是哪一款型号的军机。

然而在这次相遇事件中,外媒称F - 35飞行员在向总部报告时说的话是:“报告总部,我看到了歼20,但它不在雷达上。”

这说明歼20已经飞到了F35飞行员能够目视并分辨军机型号的距离上,但是F35的雷达却仍然无法发现它。

这一事件其实充分体现了歼 - 20强大的隐身能力,在如此近距离下,F - 35的雷达竟毫无察觉,这恐怕是连F - 22也难以做到的。

那么,歼 - 20为何能拥有如此卓越的隐身性能呢?

首先,歼 - 20采用了独特的鸭式布局,这种布局在隐身设计上有着独特的优势。有人认为鸭式布局会因鸭翼在机翼前,偏转时破坏外形隐身,而F - 22等常规布局飞机巡航时平尾无须偏转,可被机翼遮挡,具有天然优势。但在实际飞行中,F - 22的舵面同样需实时根据需要偏转,且超音速飞机机翼较薄,平尾偏转后机翼无法遮挡,与鸭翼一样会造成雷达波反射。

有资料显示歼 - 10鸭翼采用了碳纤维增强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基体的高性能复合材料,雷达信号特征比金属材料小得多,歼 - 20的鸭翼必然采用了更先进成果,相比之下,F - 22的平尾还采用部分金属材料 。所以,歼 - 20的鸭式布局对隐身的破坏并不比F - 22更大。

其次,歼 - 20采用大后掠角和DSI进气道。在外形隐身方面,F - 22和歼 - 20都在迎头方向优化隐身能力,都采用了不同翼面前缘平行设计、多边形截面机头与圆滑过渡的机身,以及外倾双垂尾、S型进气道等隐身设计方法。但F - 22采用42°左右的中等后掠角,而歼 - 20鸭翼和机翼的后掠角大约在52°左右,机翼前缘后掠角越大,迎头方向上雷达反射截面积越低,所以在这方面歼 - 20的隐身特性更优。

进气道附面层隔板与机身之间的空隙是飞机迎头方向的强反射源,F - 22设计年代较早,未采用无附面层隔板进气道,而歼 - 20采用了优化的无附面层隔板进气道(DSI进气道),消除了进气道的强反射源,此部位隐身特性也明显优于F - 22。

还有就是超隐身材料的运用是歼 - 20隐身性能的一大关键。它是一种人造特种复合材料,通过对材料关键物理尺寸上进行有序结构设计,使其获得常规材料不具备的超常物理性质。它能让光、电磁波变它们的通常性质,实现传统材料无法达成的效果。具体到隐身战机领域,超材料拥有诸多优势。

传统的雷达隐身和吸波涂层只能针对特定波段,无法做到全频谱隐身,而超材料却可以实现全频谱隐身。同时,超材料重量较传统产品减轻50%,基本免于维护,解决了传统涂层维护难题,综合使用成本也低得多,其隐身性能较传统产品更是提高1 - 2个数量级 。

美国隐身战机需停在恒温恒湿机库以保持机身表面隐身涂层,即便如此,涂层仍会出现脱落需重新喷涂,使用和维护费用高昂;而歼 - 20机库无需空调和加湿器,还可经常露天停放,奥秘就在于机身上的超材料。此外,歼 - 20使用的超材料不止一种,还有包裹在易散射红外部位的超材料,可明显降低红外信号的散射,大幅降低被敌方光电系统探测到的几率。

而在机体蒙皮材料上,歼 - 20也表现出色。它采用了大面积碳纤维增强体环氧树脂基体复合材料整体成型蒙皮,加工工艺精湛,平滑细腻,弹舱舱门等部位几乎看不到缝隙,极少看到铆钉,机体表面的平顺整洁程度比F - 22和B - 2有过之而无不及。

除机头底部的光电指示系统(EOTS)整流罩外,所有辅助进/排气口、光电探测窗口、通讯天线都做到了与机体表面共型,不破坏气动和隐身的完整性。在机翼及垂尾的前后沿和翼尖、进气口前沿等尖锐突出的强反射区域,采用吸波/透波结构的非金属复合材料;在襟副翼、垂尾和主翼的连接处敷设导电柔性蒙皮,完全包覆遮蔽缝隙,且能保持这些活动部件表面的导电连续性。

这种柔性蒙皮由弹性胶膜和高弹纤维复合制成,能经受高空高速的严酷环境,还能承受各个控制面频繁偏转带来的反复伸缩,对材料要求极高,其技术和隐身效果与F - 22/F - 35处于同一水平 。

从整体细节来看,歼 - 20为了实现隐身可谓是精益求精。所有舱门、维修盖板、导电率不同的材料交接处(如雷达罩边缘,尾喷口和机身连接处)都敷设了微凸起的吸波结构,边缘进行锯齿化处理,锯齿倾斜角度与主翼相同,以削弱主要威胁方向的行波或爬行波反射 。量产型歼 - 20采用近似美军深幽灵灰的新型涂装,漆面哑光,减少了阳光下的反射,机徽采用了中国空军少见的灰色低可视度设计,增强了视觉隐身效果 。

歼 - 20的隐身性能是多种先进技术和精心设计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独特的气动外形到先进的隐身材料,再到全方位的细节优化,每一个环节都为其卓越的隐身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不仅让歼 - 20在与国外先进战机的对比中展现出强大优势,更彰显了我国航空工业在隐身技术领域的卓越成就,为我国的空防安全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保障。

消息来源:光明网7月1日报道《多架歼-20升空逼退外机!现场画面公布》

中国空间站将大幅扩容!三舱变六舱,常驻航天员增加为6人

韩国首都圈“爱情虫”爆发,飞行时雌雄连体,官方设“陷阱”捕捉

暴雨致巴基斯坦出现严重洪灾,伤亡已超百人,印度却又开闸泄洪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