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药厂  小品  作业  京秦高速  窗帘 

原创 最后7天倒向美!东盟出现“叛徒”,中方反制利剑早已备好,后悔晚了

   日期:2025-07-05 14:02:09     来源:观澜要闻    浏览:0    评论:0    

特朗普关税大棒下,东盟曾抱团取暖,却在最后7天出现惊天裂痕——越南不惜背刺盟友,向美国递交“屈辱性投名状”,而中方早已备好反制利剑,静待反击时机。

7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高调宣布与越南达成“历史性协议”,表面是关税让步,实则暗藏针对中国产业链的精准绞杀。根据协议,美国将对越南出口商品征收20%关税,但对“经越南转运的第三国商品”征收高达40%的惩罚性关税,而“转运商品”的解释权完全由美国掌控。

这意味着,中国商品通过越南转口美国的通道将被彻底堵死——数据显示,越南60%以上电子零部件、80%塑料原料依赖中国供应,这些正是中国制造的关键原料。一旦关税落地,中国企业不仅面临成本激增,甚至可能丢失整个越南转口市场。

越南制造业(资料图)

越南的“反水”绝非偶然。作为东盟中对美贸易顺差第三大的国家(仅次于中国和墨西哥),越南2024年对美出口占其总出口额近30%,经济高度依赖美国市场。面对特朗普政府的极限施压,越南最终选择妥协:不仅接受美国对本土商品关税从46%降至20%的条件,更承诺“向美国全面开放零关税市场”,包括农产品、工业原料、飞机及高科技产品。

更致命的是,越南还同意美国海关入境稽查,等同于让渡经济主权,被外媒称为“经济治外法权”。这种不对等协议背后,是越南为保住美国市场不得不咽下的苦果——若拒绝,其电子制造业将因失去中国供应链支撑而崩溃。

美国的算盘打得精明。通过美越协议,华盛顿试图构建“关税同盟2.0版”:既用20%关税削弱越南对美出口竞争力,又以40%关税掐断中国供应链的“曲线救国”路径。类似手段已在美墨加协定中验证有效,如今被复制到东南亚,目标直指中国制造。彭博社指出,首个“模板协议”已出现,印度正被迫就“原产地规则”谈判——美国要求产品当地附加值至少达60%才能获“印度制造”认证,而印度正努力将比例从40%提至35%,仍难达美方标准。

越南(资料图)

面对越南的背叛,中方反应迅速且强硬。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明确表态:“谈判和协议不应损害第三方利益。”商务部发言人何咏前更直接警告:“若美越以牺牲中方利益达成交易,中方将坚决反制。”这并非虚张声势——中国控制着全球80%以上稀土加工产能,无人机电机、导弹制导系统所需的高性能磁铁均依赖稀土供应;同时,中国拥有全球最大最完整的产业链和14亿人口的消费市场,反制手段覆盖从原材料管制到市场准入的全链条。

华盛顿(资料图)

越南的“短视”已引发连锁反应。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密切关注事态发展,担心步其后尘;印度则加速与美国谈判,试图避免制造业外流;欧洲陷入两难:欧盟是中国最大电动汽车出口目的地,但美英5月协议中的“毒丸条款”(要求公开钢铁、制药等领域供应链信息)已威胁中欧合作。若欧盟妥协,中国对欧高科技出口或将遭遇“断供”风险。

这场博弈的深层逻辑,是美国试图以关税为武器瓦解亚洲供应链同盟。越南成为首个“突破口”,但绝不会是最后一个。中国的反制利剑已然出鞘——无论是稀土管制、产业链调整,还是消费市场转向,每一张牌都直击对手软肋。正如荷兰国际集团所言:“贸易战和国际贸易重新洗牌远未结束。”当越南为7天关税豁免期付出主权代价时,它或许该想想:失去中国市场的代价,是否真能承受?而那些观望的国家,又是否准备好迎接美国的下一轮收割?答案,正在书写中。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