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药厂  小品  作业  京秦高速  窗帘 

赵春江 :“农民”院士播撒智慧农业的种子

   日期:2025-07-05 15:30:33     来源:北京日报    浏览:0    评论:0    

“土地是我真正的实验室。”过去的三十多年间,赵春江始终奔波在科研一线,坚持把论文写在广袤田野,把智慧农业的种子播撒进泥土里,开创性地提出了“信息科学+农学”交叉融合的研究思路,带领团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智慧农业发展之路。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赵春江

出生在河北农村,赵春江从小跟着父母下地干活,体验过“面朝黄土背朝天,一滴汗珠摔八瓣”的繁重农业劳作,深知农民的辛苦。1991年博士毕业后,他放弃了留在高校的机会,来到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一头扎进田间地头。

怀揣“用信息化手段帮助农民种地”的朴素愿望,他和团队跑遍了京郊农田,记录作物生长的每一个细节,三年后研发出了“小麦生产管理专家系统”——农民只需在乡镇科技站的电脑上点几下,就能知道什么时候该浇水、该施多少肥。

“刚开始大家都不信这个。”赵春江笑着说,很快,“第一批吃螃蟹”的农民收获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每亩地能增产,还能多赚钱。用的人越来越多,这项技术在全国23个省市推广,还获得了联合国世界信息峰会大奖。

作为党员,赵春江把科研路上的坎坷作为锤炼初心的熔炉。他总对身边的年轻科研工作者说,“智慧农业科技攻关中遇到的技术瓶颈、推广阻力,本质上是对我们‘为农服务’信念的考验。”正是凭着这样的信念,尽管荣誉等身,他依旧步履不停,是名副其实的“拼命三郎”。

让技术从“实验室的高精尖”变为“田间的土办法”,三十多年间,赵春江培养的百余名“三农”科技人才撒向四方;创建的“金种子育种平台”服务268家育种企业,研发的温室智能设备在16省万余大棚扎根,这些设备平台比进口的好用,价格却便宜得多。他深入内蒙古扎赉特旗生产一线,让数字技术助力当地脱贫、让智慧农业技术落地生产实践,帮助五万多人脱贫。眼下,面向智慧农业科研面临投入边际效益低的困境,他正聚焦技术降本、构建多维技术培训体系、将智慧农业技术打包开展研发。

年过六旬的“农民”院士赵春江依然很“拼”。“在有生之年,要让更多农民‘用得起、用得上’我们的技术成果,改变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让农民从‘会’种地变成‘慧’种地。”在他的试验田里,传感器实时监测,智能农机精准作业,科技的种子正在广袤的土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武红利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