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药厂  小品  作业  京秦高速  窗帘 

山东在现代农业与智慧港口领域 “双线突破”

   日期:2025-07-06 11:30:32     来源:财经焦点    浏览:0    评论:0    

中国经济报导:山东在现代农业与智慧港口领域的 “双线突破”,通过科技创新、政策协同和产业融合,形成了具有示范意义的发展模式,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现代农业:数字技术重塑生产 范式

智慧农业全链条创新

山东以 “科技强农” 为核心,构建起从田间到市场的数字化体系。雷沃智慧农场通过 AI 作物生长模型和无人农机编队,实现玉米播种单粒率超 99%,作业效率提升数倍。

浪潮智慧科技的智能分析系统,结合遥感监测与气象数据,使小麦产量提高 10% 以上,农药和肥料利用率分别降低 20%-40% 和 20%-30%。

此外,济南、青岛、潍坊三大智慧农业试验区,集成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建成 532 家智慧农业应用基地,涵盖智能温室、无人生态农场等场景。

盐碱地治理与生态农业

针对土地资源瓶颈,山东探索出 “柽柳 + 肉苁蓉” 生态修复模式,在盐碱地上实现亩产值超万元。

潍坊滨海区通过耐盐植物选育和循环水养殖技术,建成全国最大海水稻种植基地(5.8 万亩),并发展 “智慧耕海” 模式,节约用水量达 80%。

政策与平台支撑

山东省 “十四五” 农业规划明确提出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和智慧物流体系。

省级财政累计投入超 20 亿元支持设施农业升级,带动社会资本 140 亿元,培育出安信种苗、奥克斯奶牛等数字化标杆企业。

智慧港口:全球领先的技术标杆

自动化码头的颠覆性突破

青岛港自动化码头通过自主研发的 A-TOS 智能管控系统和 A-ECS 设备控制系统,多次刷新全球装卸效率纪录,桥吊单机作业效率达 62.62 自然箱 / 小时,较传统码头提升 50% 以上。

董家口港粮食码头通过智慧海关与智能口岸融合,创造出 24 小时接卸 6.79 万吨粮食的世界纪录,效率提升 66%,单船节省成本近 8 万元。

绿色与智能化深度融合

潍坊港建成全国首个 “零碳港口”,通过风光储一体化能源体系实现港区用电自给,并推动氢能集卡、电能替代等技术应用,机械能耗降低 70%。

青岛港还研发 “天和” 全域智能港口解决方案,涵盖全货种生产系统和供应链服务,实现从机械自动化向系统智能化跃迁。

国际物流枢纽功能强化

山东港口集团开通 230 余条集装箱航线,通达全球 180 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 年青岛港货物吞吐量达 6.61 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增长 7.6%。

通过 “绿色通道 + 框架吊装” 模式,甘肃、陕西苹果等农产品经青岛港出口土耳其等市场,运输时效大幅提升。

双线协同:产业链的深度联动

农业出口与港口物流的无缝对接

雷沃智慧农业的数字化生产与青岛港的智能物流形成 “前端生产数字化 + 后端流通国际化” 闭环,预计带动农产品出口稳步增长。

青岛港在春耕期间开辟化肥运输 “绿色通道”,2025 年接卸 5.5 万吨进口钾肥,保障粮食主产区农资供应。

资源循环与生态协同

山东土地集团将官路水库剥离的耕作层土壤用于废弃坑塘修复,实现耕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

潍坊港的 “零碳港口” 与周边盐碱地生态治理项目联动,形成 “港口减碳 - 农业固碳” 的协同效应。

政策与技术的跨领域整合

山东省通过 “数字强省” 战略统筹农业与港口发展,例如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与港口供应链系统的数据互通,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到出口的全程溯源。

省级层面还设立农业农村现代化专项资金,支持智慧农业与港口冷链物流项目的融合创新。

未来展望:打造全球产业协同样板

山东将继续深化 “双线突破” 战略,计划到 2025 年建成 1000 个省级农业产业强镇和 10000 个乡土产业名品村,同时推进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三期、日照港大宗干散货智慧绿色示范港口等项目。

通过 “智慧农业硅谷” 与 “国际航运枢纽” 的协同,山东正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港口大省向港口强省跨越,为全国提供 “产业数字化 + 绿色国际化” 的转型范例。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