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虽然小暑名称中有“小”,却是不可小觑的。“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热浪滚滚,韩愈也曾感叹:“自从五月困暑湿,如坐深甑遭蒸炊。”
小暑“食新”
中原大地,民间素有小暑“食新”的习俗。小暑时节,人们把新收获的黍碾成米,将新米煮成米饭,以供奉祖先。古时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新米、尝新酒。
在现代人的餐桌上,黍的面目十分陌生。它的多彩生命,摇曳在古代各类典籍甚至诗词里。“小暑吃黍,大暑吃谷”,古人深得其妙。小暑前后,将新黍去皮烹粥,比面食和米饭更适口。古时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做好饭后祭祀,以示对大自然及祖先的感恩,然后吃新米、尝新酒。
小暑农事
小暑来临,降水明显增加,且雨量比较集中。华南、西南、青藏高原处于来自印度洋和我国南海的西南季风雨季中,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一般为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气,常常出现的伏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做好蓄水防旱显得十分重要。
农谚说:“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小暑时节的雷雨常是“倒黄梅”的天气信息,预兆雨带还会在长江中下游维持一段时间。
“伏天的雨,锅里的米”,这时出现的雷雨,热带风暴或台风带来的降水,虽对水稻等作物生长十分有利,但有时也会给棉花、大豆等旱作物及蔬菜造成不利影响。
小暑前后,除东北与西北地区收割冬、春小麦等作物外,农业生产上主要是忙着田间管理,为秋季的丰收打好基础了。
小暑的到来
意味着三伏天也不远了
这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
在认真工作的同时
也别忘了好好生活
静下心来
感受这份夏日限定的绚烂与炽热
编辑|杨婧轩
责编 | 赵宁宁
主编 | 杨公元
监审 | 杨 巍
来源| 综合自科普时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部分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