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片区化、组团式理念,培育一批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先导区。”从河南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到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河南省委一号文件,以及刚刚结束的河南省委全会,“片区化、组团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成为河南建设农业强省的关键方法论。
近日,河南省信阳市在大别山干部学院举办全市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能力提升培训班,老杨会客厅创始人、河南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导区建设评审组组长杨建国应邀出席,并围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先导区”,系统讲解“片区化、组团式理念”,以及河南先导区战略的进展、意义和方向。
什么是“片区化组团式推进乡村振兴”?
杨建国认为,“片区化组团式推进乡村振兴”就是用“片区统筹”牵引整体推进,用“组团作战”推动落地见效,让乡村振兴不再零打碎敲、不再点状突进,而是串点成线、连线成片、以片带面,在县域层面形成系统性、持续性推进的格局。
杨建国在信阳培训班上介绍说:“片区”是统筹空间的逻辑抓手,“组团”是推进振兴的落地单元。
从全省实践看,“片区化组团式推进”已在多个先导区探索中形成可复制的路径:
在潢川,通过“139”工作体系推动片区化、组团式建设,重点围绕产业、项目、机制创新形成组团突破,推动一批项目在组团内集中落地见效,以组团带动片区整体推进。
在新乡县、西峡等地,也都以“片区化组团式”推进方式撬动乡村建设、产业发展、治理提升,让乡村振兴的“盆景”逐渐变成“风景带”“产业带”,实现从零星突进到整体跃升。
“片区化组团式”不仅是一种空间规划方法,更是一种县域乡村振兴的治理逻辑。县级党委政府是乡村振兴的责任主体,以片区统筹谋划、以组团集中突破,有助于形成“书记抓、专班推、片区统、组团干”的推进机制,使县、乡、村三级力量上下贯通、横向协同,推动乡村振兴真正落到地头、见到实效。
“片区化组团式推进乡村振兴”,不仅是一套工作方法,更是走向农业强省、实现乡村振兴的可持续路径。
“片区+组团”,怎么划?怎么干?
杨建国认为,“片区+组团”,是“科学设计+系统推进”的系统工程,也是从理念走向落地的关键环节,也是县域推进乡村振兴最需要搞清楚的实操方法论。
(一)片区怎么划?按“交通、产业、文化、配套”四大逻辑分区
片区划分,通常以县域为单元,根据产业基础、地形地貌、道路交通、人文资源,将全县划成3—6个片区,不是“平均切块”,而是“因势利导”:
交通相连:形成“组团间有路、片区内成网”的交通组织体系。
产业相融:形成“一片一业、一片一链”的特色产业格局,避免同质竞争。
文化相近:便于乡风文明建设、移风易俗和公共治理协同推进。
配套相通:水电路网、村庄整治、公共服务具备同步提升、统筹改造条件。
这种划法,便于县域在农业生产、农旅融合、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治理等方面集中用力、规模推进,做到“交通支撑、产业带动、文化聚合、配套同步”。
(二)组团怎么建?“五到位”原则落地见效
在片区内,再划分5—10个组团,每个组团包含5—15个行政村,明确1—2个中心村,坚持“五到位”原则:
组织到位:组建联合党委,党建引领协同发展,强化片区内各村“抱团”意识。
资源到位:资金、土地、技术、人才集中调配使用,保障“好钢用在刀刃上”。
项目到位:一个组团打包一批项目,“打捆”上马,集中建设,集中见效。
服务到位:“1+7+N”服务体系在组团共享,七项基本公共服务在组团范围一体化配置。
治理到位:推行“联合议事、抱团治理”,同步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建设怎么推?“四级联动+先建一批”打头阵
模式再好,也需要有效推进机制保障落地。还是以洛阳为例,洛阳推行“市领导包县、县领导包片、乡领导包团”四级联动机制:
规划先行:各县均编制乡村集中连片发展规划,划定组团、明确项目。
梯度推进:每年选择2—3个组团重点打造,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集中观摩:组织县乡干部到示范组团观摩学习、互看互比,以晒成绩促实干。
截至目前,洛阳已建设43个重点推进组团,落地项目1100多个,计划到2030年建成150个组团、2035年实现全面建成。
这种“先建一批、以点带面”,有效避免“铺摊子”,实现“先行先试、成熟推广”。
(四)靠什么撑?“三要素+一机制”支撑保障
模式之所以能走通,关键靠资金、土地、人才三要素和一套机制撑起来,杨建国仍然以洛阳为例:
资金统筹保障:财政资金引导撬动社会资本。如洛阳2024年财政投入25.6亿元,撬动金融、社会和群众资金近300亿元,实现“用小钱办大事”。
土地统筹供给:通过清理闲置宅基地、厂房、学校用地,用于发展产业、养老、民宿等,实现空间保障。
人才统筹支持:推行“规划师下乡”“干部包团”“乡亲回流”机制,吸引1.1万人返乡创业,推动乡村产业和服务业发展。
机制创新保障:落实“三包三联”责任机制、“1234”群众参与机制、“乡村运营”市场机制,推动组团真正“活起来、干起来、富起来”。
总之,“片区+组团”不是做几件事,而是形成县域乡村振兴系统打法:上面“科学设计”,底下“系统推进”;片区“统大盘”,组团“攻关键”; 要素“撑得住”,机制“转得动”。
新安实践:县域如何统筹操盘“片区+组团”
“片区+组团”,如何在县域单元统筹操盘落地?杨建国以新安县为例,以一个县域为尺度,讲解如何划分片区组团,片区组团怎么建。
(一)“一环一链三片区”,走出了丘陵县“片区化”的空间重构新样板。
全县围绕“一环一链三片区”重塑空间布局:新安县深度研究县域人口分布、村庄演变趋势,统筹考虑地形地貌、产业特色等因素,结合整合国土空间、产业发展、交通旅游、教育、卫健、养老等专项规划,编制形成《新安县集中连片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规划》,明确了整体“山水汉关、多彩新安”的发展定位和建设“近郊型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区”“山水型农文旅融合发展样板”“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标杆”的发展目标,形成了“一环一链三片区”的乡村振兴格局,确立了“片区统筹、组团推进”的空间发展路径。
(二)“以组团为基本单元”,重塑乡村振兴的落点与路径。
新安县每个片区内部组建多个组团,每个组团5—10个村,确定1—2个中心村:
•在“千年樱红”先导区内,组建了4个核心组团,以樱桃为产业核心,通过“协会+公司+农户+合作社”机制推动樱桃种、产、销、旅融合。
•每个组团都设有中心村,建设“乡里中心”,实现文化、教育、康养服务一体化,推动组团内公共服务资源共建共享。
•推行“联合党委+中心村党支部+社群治理”模式,实现党建统筹、服务统筹、治理统筹。
(三)因地制宜抓产业、合力推进强基础,是片区组团模式的亮点打法
•在产业上,新安依托丘陵地形发展林果经济,樱桃、花椒等产业实现“片区连片+组团分工”;
•在基础设施上,重点打通组团间交通微循环,2024年计划整修“组团连通路”128公里;
•在服务上,按照“每组团一所乡里中心”的标准,推动群众从“跑镇办事”变为“就近办、组团办”。
总之,从洛阳、信阳,看河南全局,抓片区、建组团是最可行的现实路径。从全省实践来看,“片区化组团式”推进方式不是一项政策倡议,而是一套系统方法、一种治理逻辑,更是一条面向未来可持续的振兴路径。
下一步,期待河南各县域能够共同把“片区+组团”真正抓在手上、落在地上、见到实效,把县域、片区、组团、村庄一张图、一盘棋整体推进,用看得见的变化回应群众期盼,以可持续的实践交出乡村振兴的“片区组团答卷”,为河南农业强省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