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7月7日讯(文/视频 全媒体记者 高煜棋 通讯员 乔木 刘成琳 曹爱民)炎炎夏日,长沙市6岁的睿睿(化名)参加足球训练后,突然面色潮红,恶心呕吐,送到医院时体温38.2℃,诊断为中暑。
儿童为什么更容易中暑?有哪些症状?如何进行急救?7月7日,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普儿科主治医师张云宏进行解析。
为什么儿童容易中暑
张云宏表示,第一是儿童产热多,儿童新陈代谢快,产热量多。其次是吸热多,儿童体型小,相对体表面积较大,高温环境下吸热多。孩子散热差,年幼儿体温调节系统和汗腺发育不完善,毛囊不能完全张开,热量不易排出。自主能力也差,尤其是小婴幼儿,不会正确表达感受,也不会自救,在密闭环境中容易中暑。
儿童中暑按严重程度分为先兆中暑、轻型中暑和重型中暑,重型中暑又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重型中暑病情较危重,如不及时救治可危及生命。
儿童中暑这样急救
“四步法”:搬—降—补—送。
迅速将患儿搬运至阴凉通风处或空调房以降低环境温度,可放置在凉爽的地面或隔热材料上如睡垫、睡袋等,以减少地面的热传导。
降温方面,迅速脱去孩子紧身衣物,为捂热的婴儿解开包被,更换湿衣。先用温水后用冷水擦拭全身,同时在额头、颈部、腋下等部位放置冰袋(用毛巾包裹),并使用风扇或空调帮助散热。较大的清醒儿童可选择浸泡降温。在降温过程中,不断按摩四肢以维持血液循环,防止过度降温。
补水方面,能自主饮水的孩子,少量、多次地给孩子喝一些常温的水或补液盐等。
重型中暑或轻型中暑经上述处理无缓解,需立即送往医院救治,在转运途中不间断上述的救护。
提醒:这些儿童防暑误区,家长要注意
用酒精擦身不可取,孩子皮肤吸收酒精快,可能导致中毒。
冰袋直接接触皮肤降温不可取,可能导致局部冻伤或血管收缩,不利于散热。
硬灌冰水不可取,会刺激喉咙和肠胃,引发呕吐。
滥用退热药不可取,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虽然其可缓解由感染造成的发热,但对于中暑这类由于体温调节功能失常所引起的高热,退热药物无效,应避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