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童心艺光山,美育启万象”中小学美育成果展在司马光文化艺术中心正式开幕。作为光山县乡村儿童艺术嘉年华的重要板块,这场为期20天,由全县25所中小学生共同“执笔”的美育盛宴,以精巧的构思、童趣的设计和沉浸式的互动体验,吸引了大批游客驻足,成为夏日里最动人的文化注脚。
童心筑梦:六大展区勾勒美育立体图景
活动现场(光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此次成果展以“生态艺术、非遗传承、自然美学、科技艺术、综合创作、动态展示”六大主题展区为脉络,构建起“可观、可触、可创”的多维美育场域。走进现场,生态艺术区里,光山八中用塑料瓶拼接的《丰收歌会》雕塑灵动鲜活,寨河镇小学的纸箱建筑群《伏羲镇》传递着“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非遗传承区中,光山一中的京剧脸谱、实验中学的扎染青花系列与白雀园一小的皮影装置交相辉映,更有非遗传承人现场指导扎染、剪纸,让传统技艺“活”在当下。自然美学区的PVC光影隧道、科技艺术区的VR绘画实验室、综合创作区的“自由创想墙”,则以科技与艺术的碰撞、跨学科的创意,展现着少年儿童对世界的独特感知。动态展示区的“流动叙事”更是亮点:实时直播各校布展过程的纪录片、《千里江山图》创作影像的循环播放,搭配学生讲解员的生动解说,让每一件作品都“开口说话”。“孩子们用旧渔网编织海洋故事,用泡沫板雕刻立体龙纹,这些作品既有乡土温度,又有时代新意。”现场观众李女士感慨道。
活动现场(光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美育唤醒:从“单点突破”到“生态共育”
这场“童心筑就”的成果展,正是光山县“美育唤醒工程”的阶段性成果。近年来,光山县以“唤醒”为核心,构建起全龄覆盖、多维联动的美育生态。
活动现场(光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素养提升上,构建公益培训网络,覆盖全龄需求:文艺夜校、读者夜校、“光山妈妈”公益课堂推动美育融入生活;学科融合课程打破边界,用英语讲述《司马光砸缸》故事、用废塑料瓶创作环保雕塑,让美育成为知识生长的催化剂。
在实践普及中,“音乐畅响”系列活动激活全民参与:红歌合唱展演线上线下覆盖超2万人次,“百变大舞台”常态化演出日均吸引2000人观演;文艺志愿者深入校园社区,组建师生合唱团、开展“开学第一课”文化分享,让艺术融入日常。
在品牌打造时,“周末到光山来看剧”升级为文旅新名片:原创儿童剧《兔儿爷》《飞行历险记》场场爆火,本土红色题材舞台剧《灯火》登陆第十三届中国儿童戏剧节;乡村儿童艺术嘉年华以“学”“潮”“赛”为核心,构建艺术、体育、非遗、文旅等多维度沉浸式体验场景,推动美育从本土实践走向对外展示。
从“一张画”到“一片景”,从“一场展”到“一种生活”,该县的美育实践正以更开放的姿态生长。这场由童心点亮的“美学之约”,不仅是成果的展示,更是光山美育向更深、更广处延伸的起点。(向宣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