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社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吴向辉 宋沣益
7月7日上午,由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主办、河南农业大学承办的河南省2025年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第一期培训班开班。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人事处、河南农业大学社会服务处相关负责人出席开班仪式,“头雁”导师代表、来自全省各地的本期学员和往期学员代表参加了活动。
据了解,我省2025年“头雁”项目由河南农业大学等3所高校承担,共计培育900 人。项目将对培育对象开展为期1年的定制化、体验式、孵化型培育,通过集中培训、线上学习、考察互访、导师帮扶指导的“四个一”培育模式,开展系统性培养和扶持。
产业振兴,关键在人。作为一所老牌涉农高校,河南农业大学先后被农业农村部门认定为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已经组织基层农技人员培训、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等各类培训任务超过20年。
河南农业大学2022年开始承担“头雁”培育任务,三年来累计培育“头雁”学员1000名,覆盖农民专业合作社318个、家庭农场182个。在学校专家教授的悉心指导下,一批“头雁”学员快速成长,学员产业形态从农业生产环节向加工、流通、休闲服务等全产业链延伸,带动了乡村产业提档升级。
在开班仪式上,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人事处二级调研员孙利峰强调了“头雁”项目的重要意义,并对河南农业大学在乡村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经验予以肯定。他勉励“头雁”学员,要担负起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的责任,主动带动乡邻学技术、学管理、闯市场,帮助乡邻创业创新、增收致富,为家乡发展作出贡献,努力在中原大地形成发展产业、振兴乡村的宏大“雁阵”。
开班仪式上,还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头雁”导师见面会。
“我主要从事玉米生理生态领域相关研究,各位学员如果有玉米种植方面的问题,可以随时给我打电话,我的手机为大家24小时开机。”“头雁”导师、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张学林说。
30余位各个农业领域的“头雁”导师代表逐一介绍了自己的研究领域和专业特长。强大的导师团阵容,让学员们对培训满怀期待,也对今后的发展信心十足。
“我希望通过这次培训,认识更专业的老师,结识更多的朋友,掌握更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从而解决更多周边群众就业,带动附近村民增收致富。”本期学员葛东富说出了自己的期待。
为支持“头雁”学员发展,河南农业大学集中高水平师资队伍,组织了科技特派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科技小院负责人、“科创中国”服务团专家等四路精锐组成的300余人导师团队。
针对学员的不同需求,河南农业大学采用“三师合一”模式,组建了涵盖小麦种植、玉米种植、食品加工等领域30多个导师团,导师既是授课教师、实践导师,也是后期帮扶老师,在培育全环节施行“一体化联动”,通过“学校+导师+班委+驿站”四级联动模式,连贯持续对学员进行帮扶指导,实现从课堂到田间的无缝衔接。
“我们将努力组织好每一节教学,充分发挥各位导师在不同产业领域的技术引领作用,为每名学员安排一名导师,进行‘一对一’精准指导扶持。从‘实验室’到‘产业链’,这支覆盖农业全产业链的导师天团,将为‘头雁’们提供全周期陪伴式帮扶,助力学员真正成长为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乡村振兴‘领头雁’。”河南农业大学社会服务处处长赵翠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