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局组织业务人员深入金银花种植基地,为种植户开展直通式气象服务。
巨鹿县气象局紧紧围绕金银花特色产业,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标准体系为支撑,以精准服务为抓手,全力构建“灾前预防+灾中响应+灾后保险”全链条气象服务体系,推动传统金银花产业向现代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本报讯(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齐彦红)日前,在巨鹿县,38℃的高温下,堤村乡的金银花田却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智能高压喷头喷洒出细密的水雾,在阳光下折射出晶莹的光芒,为金银花撑起一道清凉的“屏障”。“往年这个时候,花苞都被晒得蔫头耷脑,今年不仅没受影响,还长得又大又饱满!”种植大户杨培武看着眼前的金银花,难掩喜悦之情,“多亏了气象局的‘科技锦囊’,现在种金银花不仅产量高,品质也更上一层楼!”
近年来,巨鹿县气象局紧紧围绕金银花特色产业,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标准体系为支撑,以精准服务为抓手,全力构建“灾前预防+灾中响应+灾后保险”全链条气象服务体系,推动传统金银花产业向现代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标准先行,筑牢产业发展根基
3月25日,由巨鹿县气象局主导编制的《金银花种植气象服务规范》(DB1305/T 122-2025)正式发布实施。这一全国首个针对金银花的气象服务地方标准,犹如一部详尽的“种植说明书”,对金银花从播种、生长到采收的全生育期气象要素进行精准界定。从播种时对土壤湿度、气温的要求,到花期对光照时长、降水量的指标规定,再到采收期对温湿度、风速的适宜范围,标准都给出了明确规范。
“以前种地全凭老经验,现在有了这个标准,啥时候该干啥心里更有谱了!”种植大户解大姐感慨道。该标准不仅系统规范了金银花全生育期的气象监测内容、灾害预警指标、服务流程与产品形式,更推动金银花种植从“靠天吃饭”向“知天而作”转变,为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科技攻关,破解产业发展难题
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巨鹿县气象局聚焦金银花生产面临的关键气象灾害,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科研攻关。
在低温冻害防御方面,技术骨干王慧利用精密的低温模拟霜箱,对金银花样本进行梯度降温实验,通过设定不同的低温强度和持续时间,系统观测记录金银花在萌芽期、现蕾期等关键生育期的生理反应和受损形态,成功测定出金银花的低温冻害临界冷却阈值。“这就像精准找到了金银花的‘抗冻底线’。”王慧解释道,“有了这把科学的标尺,未来寒潮霜冻预警的发布将更加精准,何时启动防御措施也有了最优决策点。”这项低温冻害模拟霜箱实验研究,为构建精细化冻害预警防御体系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真正实现了防灾关口前移。
面对日益严峻的高温胁迫挑战,巨鹿县气象局在堤村乡金银花高标准试验田开展了“灾前预防+灾中响应+灾后保障”新模式探索。依据金银花不同生育阶段对高温胁迫的敏感性和前期研究初步设定的高温致害阈值,结合实时气象数据,实现智能喷雾系统的精准调控。在高温时段,该系统可在15分钟内将金银花冠层温度降低3—5℃,有效缓解高温胁迫。与河北省农科院联合开展的实验数据显示,在气象科技的精准防护下,试验区金银花的关键药用成分(如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提升约10%,花蕾饱满度与单产也呈现积极增长趋势,高温胁迫的致害机理正被逐步破译。
精准服务,助力产业提质增效
为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巨鹿县气象局积极开展面向基层的精准服务。联合河北省农科院专家,针对金银花生产实际需求,开展定制化技术培训。培训内容涵盖品种选育、科学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关键环节,同时结合巨鹿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制定个性化种植管理方案。
“这次培训太及时、太实用了!专家们不仅讲理论,还手把手教我们怎么操作,真是受益匪浅。”参加培训的农户纷纷表示。这种“科研专家+气象服务+农户”的对接模式,不仅搭建了技术交流平台,更推动了金银花产业朝着标准化、科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我们将继续深化气象服务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不断完善全链条服务体系,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为巨鹿金银花产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气象服务,让金银花真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巨鹿县气象局局长靳巧芝坚定地表示。
当暮色降临,巨鹿县的金银花田依然闪耀着科技的光芒。气象监测设备的指示灯在田间闪烁,智能系统持续调控着温湿度,农户们通过手机查看生长数据……在这里,传统农业与现代气象科技深度融合,让千年药香焕发新的生机,也为全国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生动的“巨鹿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