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颖颖 实习生 袁垚鑫
7月8日上午,由大众日报·大众新媒体大平台主办的“责任山东·民企担当”全国主流媒体调研采风行活动正式启动。本次活动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全面展示山东省民营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履行社会责任中的创新实践。
活动特邀山东大学管理学院辛杰教授、山东财经大学中国经济研究院董彦岭教授等智库专家随行调研,并联合撰写调研报告。新华网、中新社、中国环境报、大众日报、农村大众、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泰山财经、经济导报等全国主流媒体全程参与报道。
调研团队立足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三大维度,先后走进多家民营企业,挖掘创新发展经验,探讨高质量发展路径。
“双社联合”,探索农业现代化新模式
“本村人种本村地”“增产收益不出村”是金丰公社办事原则。金丰公社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简称金丰公社)成立于2017年7月,是一家全国布局的现代农业服务平台。经过四年发展,金丰公社已在全国22个省份成立560家县级为农服务中心,组建为农服务小社长队伍 9.36万人,服务社员876万名,当季生产托管面积 3963万亩。7月8日下午,调研团队走进了金丰公社。
“小田变大田,金丰公社种地的成本比我们自己种地的成本低,所以他们种地的盈利比在我们手里高。”卢宫村村民卢洪真向记者说道。
四年前,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青云镇卢官庄村还是一个欠款一百多万的负债村。如今,金丰公社的“双社联合”模式正助力卢官庄村走向盈利。该模式由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在农户自愿土地入股的基础上,将“小田”集中整治打造成“大田”,再与金丰公社联合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金丰公社每年为农户提供800元/亩的保底收益,粮食收获后,收益由农民、县社、村集体、合作社按比例分红。仅2023年,卢官庄村集体便获益53万元,农户每亩还可分红200元左右。
“双社联合”这一模式不仅降低了种植成本,还实现了粮食增收,化肥、农药分别减量30%和20%,真正做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集体增益、企业增效”的一举多赢。
“绿色增产”,守护农业生态根基
“科学施肥,在农业上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这也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一个表现形式。”调研研讨会上山东财经大学中国经济研究院教授,山东齐鲁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长董彦岭表示。
金丰公社将“增产增收”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以土壤健康为出发点构建绿色农业模式。
金丰公社推广环境友好型肥料和低毒低残留农药,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无人机精准喷施等技术,实现“减肥减药”,减少化肥农药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避免养分流失造成的生态浪费。同时,通过“两拌三喷”增产方案,利用拌种减少病虫害发生,降低农药和人工成本;通过施诺德增效技术2.0进行拌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施用;在作物生长关键期喷施三次作物增产提质功能包,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增加种植收益。这一方案是金丰公社践行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生动实践。
“金丰指数”,助力产业赋能农户增收
金丰公社通过建立分析模型,选取全国2000个以种植为主的县进行抽样统计,推出了中国首个现代农业服务发展指数——“金丰指数”。该指数通过三大类12小类和42项具体指标的测算和分析,揭示了中国农业服务领域的差距和改善方向,为现代农业服务发展提供量化依据。它不仅凸显了基层团队建设、职业农民培训管理等关键问题,还为从业者提供了清晰的战略指导,推动行业朝着标准化、高效化迈进,促进土地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
金丰公社负责人曹磊表示,金丰公社取得的成绩,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日后,金丰公社会持续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事业添砖加瓦,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