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荔枝、龙眼到花生油、月饼,一枚小小的“信”字标识,既是对品质的承诺,也是市场的通行证,背后更是高州以21种授权产品、茂名第一占比交出的品牌强农答卷。其意义远不止于数据领跑,更在于探索出一条“诚信可量化、品质可溯源”的农业现代化新路径。
“信”字号区域公用品牌的生命力,关键在于严苛的标准和透明的溯源体系。以最严准入筑牢信任基石,这既提升了消费者的信任度,也倒逼企业加强全链条质量管理。正如高州企业所言,“信”字号不仅带来了销量增长,更推动了生产标准化和品牌高端化。
其更深层的价值在于重构农业生产关系。“信”字号通过“政策扶持-标准倒逼-溢价反哺”的闭环,推动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衔接。高州以“十条措施”真金白银激励企业严守“信”字招牌,企业因贴标获得渠道与溢价优势,农民则共享品牌红利——这种多方共赢机制,恰是破解农业“优质难优价”困局的关键。
茂名“信”字号公用品牌建设,对标的是深圳“圳品”城市品牌。2018年,深圳市推出高于国家标准的城市品牌——“圳品”。5年过去,“质量过硬,买得放心”成为“圳品”的代名词。
据报道,截至2024年底,全国2060个产品获评“圳品”,在深圳商超端、电商平台以及香港市场销售额累计超100亿元。
学习先进,高州还需在“三个跨越”上发力:从单一品类到多元矩阵的跨越,避免“荔枝依赖症”;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的跨越,利用区块链、AI营销强化全国认知;从县域单点到区域协同的跨越,建立茂名全域“信字号产业联盟”,让品牌红利惠及整条产业链。如此,才能让“信”字号产品真金不怕市场火炼。
小小“信”字标,承载的是农业转型的大课题。当更多地区学会用“标准守护品质、用科技兑现承诺、用诚信撬动价值”,乡村振兴便有了更坚实的支点——这或许比21个产品上榜的短期增长更值得期待。
叶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