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药厂  小品  京秦高速  作业 

“严打”农村假冒伪劣食品 重庆消委会教您识假辨假

   日期:2025-07-11 13:30:29     来源:上游新闻    浏览:0    评论:0    

为提升农村消费者识假辨假与维权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营造安全放心的农村食品消费环境,7月11日,重庆市消委会发布农村食品安全消费提示。

消费提示显示,食品选购做到“三看”,保健食品选购做到“一认二查三明”。

购买食品时,避免购买流动摊贩或来源不明的食品,其储存、运输条件可能无法保障食品安全。认真核对食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表、贮存条件、生产厂家、生产许可证编号等标签内容,不买无标签或信息模糊的产品。注意查看包装上的商标信息,避免购买到假冒伪劣食品。观察食品色泽、形态、质地等感官性状有无异常,闻辨气味,杜绝购买变质、有异味、腐烂、胀袋、漏气等感官异常的食品。

购买保健食品则要认准“蓝帽子”,切勿通过无资质商家、会销场所、流动摊贩或网络“三无”链接购买。查看标签信息,仔细查看产品名称、生产厂家、功效成分、主要原料、保健功能、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食用量及注意事项等内容,可通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http://www.samr.gov.cn)查询产品批准文号和功能宣称是否一致,以确认产品合法合规。避免购买标签模糊或声称“根治”“万能”“包治百病”等绝对化用语的产品。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不可将其作为灵丹妙药。选购保健食品要依据其功能声称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可随意听信“健康讲座”“现身说法”“祖传秘方”等虚假宣传,不因“免费体验”“免费领礼品”“最后名额”等套路诱惑而冲动消费。

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要注意索要和留存相关购物凭证,如发票、收据、转账凭证、宣传资料、产品说明书、商家承诺、沟通记录等有效证据,以便出现消费纠纷时,有充足证据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今年4月12月,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聚焦农村地区“食品原料污染、知假造假、欺骗误导消费”等三类突出问题,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问题整治,严厉打击以下农村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

严厉打击“三无”食品(无生产日期、无产品质量合格证、无生产厂家);

严厉打击“山寨”食品(模仿他人有一定影响或者知名品牌食品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独特形状、外观甚至口味)和虚假宣传的普通食品、保健食品;

严厉打击伪劣食品(以次充好、掺杂使假);

严厉打击过期食品(超过保质期);

严厉打击不合格畜禽肉(病死畜禽肉、来源不明肉、未经检验检疫或检验检疫不合格);

严厉打击来源不明食品(来源无法追溯、采购渠道不合法等)。

截至6月底,整治行动中全市共发现违法线索9330条,立案查处案件2086件,收缴假冒伪劣食品3.02万公斤,罚没441.44万元,责令整改1207家,取缔无证生产经营9家,处罚到人14人,有关线索移送公安机关16起,其他机关46起。

上游新闻记者 严薇 实习生 曾艺萌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