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阳市中医院独山院区(南阳市骨科医院)关节一科成功运用骨科机器人,为一位饱受双膝关节疼痛折磨十余年的患者实施了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这一突破性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该科室在关节诊疗领域正式迈入智能化、精准化的全新阶段。
患者李女士(化名)今年67岁,10余年前,她在活动后便开始出现双膝关节肿胀、疼痛的症状。多年来,为了缓解病痛,李女士和家人四处求医,尝试了各种治疗方法,按摩、扎针灸、打封闭针……几乎所有能想到的办法都用遍了,但膝关节的疼痛不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愈发严重,严重影响了她的日常生活和行动能力。
经多方打听,李女士和家人慕名来到南阳市中医院独山院区(南阳市骨科医院)关节一科就诊。吕尚军主任医师对李女士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并结合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分析后,认为她的情况可以通过膝关节置换手术来治疗。为了使手术更加安全、精准,经过详细的术前讨论,在征得家属同意后,决定使用骨科机器人辅助完成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
骨科机器人由电脑主控台、“机器人眼睛”(即光学跟踪系统)和机械臂三部分组成。术前,医护人员先对李女士的下肢进行CT扫描,获取骨骼的立体信息。然后依托机器人智能化手术规划系统,对术中截骨量以及假体型号、安放位置等进行精确测量,为李女士设计出一套个体化、精准化的手术方案。
相较于传统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展现出的微创优势更加显著。在传统手术中,手术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医生的临床经验,而机器人辅助手术过程中,机械臂展现出了惊人的精准度,将误差严格控制在0.5毫米以内,能够确保假体安装角度与患者解剖结构完美契合,真正实现了精准化、个体化的治疗。
传统手术往往需要开髓,并对软组织进行广泛松解,这会导致术中出血量大、创伤严重。而骨科机器人的机械臂十分灵活,能够在狭窄的手术空间内自如操作,无需开髓和使用复杂的截骨器械。手术切口较传统手术缩小了30%以上,术中出血量减少20%以上。同时,机器人还能根据软组织张力情况,实时反馈并调整截骨角度,在保证手术效果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减少软组织剥离,实现间隙平衡,有效减轻了患者术中的损伤。
7月9日,由吕尚军主任医师、王迪副主任医师、朱柯聿住院医师组成的手术团队为李女士进行了手术治疗。在骨科机器人的精准辅助下,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这一突破性手术的成功实施,是南阳市中医院独山院区关节一科在医疗技术创新方面的又一重要成果。它不仅为像李女士这样的膝关节疾病患者带来了更安全、更精准、更微创的治疗选择,也让更多患者能够享受到医疗科技发展带来的健康红利。未来,关节一科将继续探索和应用先进的医疗技术,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END
供稿:关节一科 王迪
整理编辑:李莹 高凌霄
审核: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