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日前,有网友发帖称,在上海某餐厅用餐时拍摄了6秒的厨师烹饪视频,随后收到餐厅微信警告:“只能拍照,不能拍视频”。用餐期间,用餐期间,身后一直站着两名服务员,她感觉就餐时在被“偷窥”。一顿饭花了3621元,用餐体验却并不愉快。
相关新闻视频截图
该网友表示,之前确实收到一条餐厅通过微信发来的预约确认信息链接,需要点开才能看到详情,而不许拍视频等要求就隐藏在其中,但她没有点开链接。
事后该网友在平台上给该餐厅打了差评,餐厅对这条评价发起投诉,称“客人无理取闹”,该投诉被平台驳回。
记者查阅看到,这家上海餐厅的用餐须知共有7条,共350多字,除了禁止拍视频外,还有禁止直播和电话外放,订餐需缴纳定金500元/人,用餐前72小时内取消预约不予退还;不接待10岁以下儿童、不提供打包、禁用香水、禁带宠物等多条规定。
7月8日,上述餐厅工作人员明确表示:“不接受媒体采访”,对网帖也未作出任何回应。(据7月12日现代快报)
这篇帖子在网络上引发了不小的争议。从一般视角来看,顾客去餐厅吃饭,是去享受美食和服务的,越是价格高昂的餐厅,越应该提供更为周到细致的服务。但是,在这家餐厅花大价钱吃饭,不但要先点开预约链接仔细阅读,而且要严格遵守各种规矩,接受服务员的全程监督,这究竟是体验高端享受还是花钱找罪受?
消费者有权根据实际体验对商品或服务进行评价,只要不捏造事实,恶意诋毁,自然可以畅所欲言。餐厅制定繁文缛节时理直气壮,顾客一给出差评就立即投诉,这是不是也太“双标”了。让人不禁想问:这样的餐厅究竟是谁在消费?如此傲慢的习气又是谁惯出来的?
也有人说,餐厅有自主经营权,设置规则是为了给顾客更好的体验,不接受可以不去。这话看似有理,实则矮化了消费者权益。
消费者尊重并遵守经营场所规则的前提,是规则清晰透明且合理。如果说,该餐厅不让人直播、接打电话外放、不接待年纪太小的儿童,还能够理解为维护店内环境,让其他客人安静用餐。但录制视频实际上和拍照一样,如果不刻意外放,并不会发出其他噪音,为何也要禁止?如果是担心拍到其他顾客,侵犯了他人肖像权,那为什么又可以拍照片?自相矛盾,使人困惑的规定,究竟是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还是为了彰显自身的高级感,刻意端起高高在上的架子,无视顾客的真实体验和感受?
而且,餐厅的各种规则都隐藏在需点开的预约链接中,是否尽到了提醒义务,也值得商榷。现在大家的反诈意识都比较强,短信息中的链接,如果不能确认安全来源的,一般都不会随便去点,餐厅为什么不直接把自己的规矩在短信里说清楚?是不是把规矩藏得深一点,就更好利用信息差拿捏顾客了?相关法律规定,经营者在使用格式条款时,对涉及消费者重大利益的内容必须以显著方式提示,否则可能导致条款无效或被认定为不利于消费者的解释。做餐饮又不是做保密工作,简单透明一点不好吗?
此外,餐厅派服务员“盯梢”顾客,是否侵犯了消费者的隐私权和自主权?预付500元/人,72小时内取消不退,禁止打包和自带酒水,这样的规定是否显失公平,是限制消费者自由选择权的霸王条款?阻止成人带儿童用餐,又是否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这些问题都值得市监部门好好查一查。做生意的确讲究你情我愿,但不能制定一堆限制消费者权益的苛刻条款,让顾客花了钱还浑身难受。
现在的高端餐饮有一种不良风气,喜欢给顾客立一大堆规矩来彰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本质上其实是一种虚张声势,因为光靠食材和品质或许很难脱颖而出,于是就在规矩和排场上拼命自抬身价。
餐饮的本质是服务,是让消费者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感受到尊重和舒适。如果背离了这一本质,再多的规矩也只是徒增笑柄。靠傲慢炒作出来的“高级感”,终究是空中楼阁。真正的高端,应该体现在食材、手艺和贴心服务上,而不是对顾客颐指气使的规矩里。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