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025年6月12日下午,一架编号为AI171的印度航空公司波音787-8型客机,在执行从印度飞往英国的航班任务时,于起飞后不久坠毁,机上242人仅1人生还,还造成地面33人遇难,共计274人在这场灾难中丧生。这起空难不仅是印度航空业的沉重打击,也是全球民航业近年来最为惨痛的事故之一,而随着黑匣子数据的曝光,更多惊人的细节逐渐浮出水面。
当天,这架波音787-8型客机像往常一样,搭载着乘客从艾哈迈达巴德机场跑道缓缓滑跑,准备开启前往英国伦敦的漫长旅程。然而,起飞后不久,客机便出现了明显的异常。从机场监控视频可以看到,飞机应急能源冲压空气涡轮在客机起飞后立即开始工作,这一关键迹象表明客机失去动力。
正常情况下,飞机起飞后应稳步爬升,姿态平稳,可这架客机却在飞过机场围墙前即开始下降,这显然不符合正常飞行程序。
飞机坠毁后,印度航空事故调查局迅速展开调查,并全力搜寻飞机的黑匣子。黑匣子作为飞机飞行数据和驾驶舱语音的记录装置,对于查明事故原因至关重要。
经过努力,飞机上的两个黑匣子均被找到,并送往专业机构进行数据提取和分析。随着调查的深入,黑匣子里面的数据显示出一些令人震惊的情况。
7月12日,印度航空事故调查局披露的初步调查结果显示,飞机起飞后数秒内,两台发动机的燃油开关几乎同步从“运行”位切换至“切断”位,间隔仅一秒,手机的运转离不开燃料,所以这一操作直接导致发动机燃料供应中断而空中熄火。很明显,这是印度此次空难发生的根本原因。
而从驾驶舱语音记录中,可以听到一名飞行员急切地向另一名飞行员提问:“为什么切断(发动机燃油供应)?”另一名飞行员则坚决回应:“我没有这么做。”
不过黑匣子数据也显示,在大约10秒钟后,两个被切断的燃油开关被重新打开,然而遗憾的是,发动机未能完全重新启动并迅速恢复足够的推力。也就是飞机的拉升操作基本失败。
飞行高度过低,而且无法向上拉升,情况万分危急,所以在又过了约10秒钟时,一名飞行员通过无线电发出紧急求救信号:“求救、求救、求救。”
然而,此时一切都已为时过晚,飞机最终在撞击当地一家医学院的宿舍楼后坠毁。
这一调查结果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诸多猜测,为何发动机燃油开关会被关闭?到底是飞行员的操作失误,还是飞机本身存在问题呢?
从飞行员操作角度来看,涉事航班的机长为56岁的苏米特·萨巴瓦尔,总飞行时间超过1.5万小时,印度政府记录显示他同时也是印度航空的教员,经验不可谓不丰富;副驾驶为32岁的克莱夫·孔德,总飞行时间约3400小时,也具备一定的飞行资历。
按理说,这样的机组配置不应出现如此低级的失误。并且,据多名驾驶该型号飞机的飞行员介绍,飞行员可以通过开关启动、关闭以及在某些紧急情况下重启发动机,对于操作流程他们理应十分熟悉。
然而,驾驶舱录音中两名飞行员对于燃油开关被切断的互相询问和否认,又表明这一操作可能并非是正常操作。如果是飞行员误操作,那么为何两人会同时误操作,且在如此关键的起飞阶段?这实在令人费解。
从飞机本身问题角度分析,波音787-8型客机自2011年投入商业运营以来,一直以较为稳定的性能著称,在此次空难前从未发生过致命事故。
而且,《纽约时报》也曾援引航空专家的分析称,涉事客机的每一个发动机燃油供应开关均配备有锁止机构,以防止意外碰触导致开关状态变化。打开燃油供应装置,必须将开关外拉,然后移动至“供应”位,松开后其会自动滑至锁止位;要关闭燃料供应时,必须再次向外拉动开关,将其移动至“关闭”位置并松手 。这种设计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因意外触碰而关闭燃油开关的可能性。
不过,在2018年,美国联邦航空局(FAA)曾警告波音737类似开关“可能意外脱开”,虽然这是针对波音737机型,但不能完全排除波音787也存在类似潜在隐患的可能性,且因非强制性,印度航空可能未对787机型进行相关检查。
综合来看,目前还无法确定发动机燃油开关被关闭的真正原因。有可能是飞行员在面对某种突发状况时,慌乱之中做出了错误操作;也有可能是飞机本身存在一些尚未被发现的系统故障,导致燃油开关出现异常切换。
这起空难不仅对遇难者及其家属造成了巨大的伤痛,也给全球民航业敲响了警钟。无论最终调查结果如何,都需要民航部门、航空公司以及飞机制造商等各方从中吸取教训,进一步加强飞行安全管理和飞机维护检查,以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消息来源:《央视新闻》7月12日报道《印航空难首份调查报告:坠机前一刻两台发动机燃料供应被切断,语音记录公布飞行员谈话细节》
美媒:红旗9B已经运到伊朗;中国:没有的事;伊媒:将采购三款中国防空武器
俄罗斯再次“最大规模”空袭乌克兰,一夜发射741发导弹和无人机,却有718发被拦截!真的如此吗?
以色列又打黎巴嫩了,已向黎南部发动多轮空袭,黎军事基地和弹药库被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