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校长  时期  ????  日方  裂缝  创新  药厂  小品  京秦高速 

原创 几乎同步!中国刚购70万吨乌克兰大麦,泽连斯基反手制裁5家中企

   日期:2025-07-13 11:30:59     来源:三金武器说    浏览:0    评论:0    

国际外交舞台又上演了一出让人看不懂的戏码。7月初,中国企业与乌克兰刚签下70万吨大麦的采购协议,乌克兰农民正为春耕资金有着落而松口气。结果才过几天,7月8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突然挥出“制裁大棒”,一口气把五家中国企业列入黑名单,冻结资产、吊销执照、禁止合作,动作干脆利落。

一边是雪中送炭的粮食订单,一边是翻脸无情的制裁令,这种“吃饭砸锅”的操作,连围观群众都忍不住想问:泽连斯基这唱的是哪一出?

订单刚签,制裁就来

中国买乌克兰粮食可不是临时起意。从2019年开始,中国就稳坐乌克兰粮食“头号买家”的位置。这些年买的玉米、向日葵籽堆起来能成山,光2022年7月至今,中国就买了34万吨大麦和超过500万吨玉米。乌克兰打了三年仗,农田荒了不少,要不是中国这个稳定买家撑着,粮食运不出去只能烂在仓库里。

这次的70万吨大麦订单,对乌克兰农业简直是救命稻草。春耕买种子、化肥的钱全指望它,泽连斯基政府嘴上没说什么,心里应该门儿清。中国不仅买粮,还帮他们打通运输通道,甚至派专家指导种植技术。可这份“恩情”还没捂热,乌克兰反手就翻脸制裁中国公司,理由还是老一套——“这些企业帮了俄罗斯”。

经济快垮了,还玩制裁?

乌克兰现在什么处境?打了三年仗,GDP比战前缩水近一半,只剩1666亿美元,老百姓连电都用不上。粮食出口是乌克兰为数不多能换外汇的命脉,战前中国买走他们29%的玉米和26%的大麦。结果今年4月泽连斯基制裁三家中国企业后,中国买乌克兰粮食的金额从1.4亿美元暴跌到6万美元,降幅99.9%。农民卖不掉粮还不起贷款,只能把玉米小麦喂猪,这哪是制裁别人?分明是自杀。

更讽刺的是,被制裁的中国企业里,宁波的机械公司、深圳的电子企业,都是搞民用技术的。有家苏州企业做汽车零件,还有两家参与过乌克兰农业机械改造项目,和“军援俄罗斯”八竿子打不着。连乌克兰自己都承认,俄军武器里95%的零件来自西方,这时候甩锅中国,明眼人都看出是政治表演。

背后有人,身不由己?

泽连斯基态度变来变去像翻书。去年2月他还公开喊话,希望中国参与乌克兰重建;今年6月又改口说“中国不是敌人”。现在突然制裁中企,时间点很微妙——恰好在7月5日中美签完关键矿产合作协议之后,俄军又在乌东加大无人机攻势。说白了,就是拿中国企业当“投名状”向美国表忠心,指望多换点军援。

可美国真领情吗?特朗普刚放话要拿乌克兰资源抵债,对乌军援反而砍了三分之二。泽连斯基这步棋,不仅没换来西方加大支援,还彻底寒了中国投资者的心。冲突以来,超40%中企缩减在乌业务,直接损失20亿美元。战后重建需要中国基建能力?先把路堵死了,将来求人帮忙哪还有脸开口?

苦的还是老百姓

当基辅的政治秀落幕,最惨的还是普通乌克兰人。电力时断时续,工厂停工失业率高企,年轻人要么上战场要么逃难。有当地商人吐槽:“政府跟着美国混,连累我们连饭都吃不上”。中国买家撤单后,乌克兰粮仓堆成山却换不来钞票,巴西、阿根廷的粮商连夜改航线往中国送货。泽连斯基的“制裁大戏”,最终买单的是每一个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乌克兰家庭。

国际关系不是过家家,泽连斯基政府把中国企业当政治筹码的短视行为,正在把乌克兰拖向更深的泥潭。中国有句老话“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从瓦良格号航母到燃气轮机合作,中乌几十年积累的信任,被几纸制裁令打得粉碎。当泽连斯基为讨好西方挥刀砍向最大贸易伙伴时,真正被切断的是乌克兰经济的命脉,也是战后重建唯一的希望。这场闹剧终将落幕,但破碎的山河和饿着肚子的民众,又能向谁讨公道?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