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校长  ????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药厂  小品  京秦高速 

《人民日报》刊文点赞山东农业大学!

   日期:2025-07-13 19:01:49     来源:山东教育电视台    浏览:0    评论:0    

7月13日

《人民日报》第6版教育版

《山东农业大学引导学生走进农村、走近农民 从课堂知识到强农本领》为题

重磅聚焦学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

答好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的时代命题

(文章短评)

“田间地头、村屯农家是他们实践的广阔舞台”“深入生产一线,厚植情怀、练就本领”“让产业发展需求成为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深化产学研用一体化人才培养”……近年来,山东农业大学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问题导向,深刻把握时代脉搏,以“乡村振兴驿站”“科技小院”“产业研究院”阶梯贯通式人才培养改革为载体,矢志在培养情怀深厚、本领卓越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方面探索新路径、蹚出新路子。

7月13日,在学校全面开启2025年暑期“万名学子联万村,我为家乡做贡献”乡村振兴驿站建设之际,国家最具权威性、最有影响力的全国性报纸、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在第6版教育版以《山东农业大学引导学生走进农村、走近农民 从课堂知识到强农本领》为题,重磅聚焦我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报道生动呈现了山东农大师生将论文写在广袤大地、将才智融入乡村振兴伟业的现实场景,是对我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创新实践的权威肯定和有力褒扬。

乡村振兴驿站、科技小院、产业研究院的建设,绝非孤立举措,是山东农大深入推进阶梯贯通式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载体,也是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回应殷切嘱托的系统工程。山东农大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重要回信精神的实际行动中,探索培养兼具“知农爱农” 情怀和“强农兴农”本领新型农业人才的生动实践中,引导学生扎根中国大地,在国情认知、社会洞察、视野拓展、品格磨砺中厚植“三农”情怀,在服务农民、振兴乡村的实践中淬炼真才实学、强化责任担当。

新时代赋予高等教育新的历史使命,新征程召唤农业人才新的更大作为。山东农业大学将始终胸怀“国之大者”, 以服务国家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农业强国等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根本导向,坚持“学用结合,学以实为贵”的办学理念,依托乡村振兴驿站、科技小院、产业研究院等全力推进阶梯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激励引导更多山农学子站在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高度,更加主动奔赴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等产业一线“自找苦吃”、躬身实践,努力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为服务农业强国建设、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更多山农智慧和山农力量。

有关报道全文如下:

仲夏时节,艳阳高照,山东济宁邹城市看庄镇黄湾村的土豆大棚里,一场实地劳动教学活动热火朝天地展开。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冯孝文和同学们在收土豆,果断下锄、抖落泥块,一颗颗金黄的土豆便破土而出。

“别看这些娃娃年纪轻,干起活来可一点也不含糊,动作麻利又细致。”看着学生们劳动的身影,村里人纷纷竖起大拇指。

“田间地头、村屯农家是农科生实践的广阔舞台。”冯孝文说,“在举办科普讲座、推广农业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逐渐触摸到‘三农’的真实脉搏。”

“发挥涉农高校学科专业特色,把乡村全面振兴作为育人主战场,引导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学有所感、行有所悟,是我们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山东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徐剑波介绍,2023年起,学校启动乡村振兴驿站建设,鼓励师生利用寒暑假、小长假扎根乡村开展驻村蹲点服务,目前已在山东建成约1万个站点。

从课内到课外,走进产业一线,学生们的爱农情怀、兴农本领得到很大提升。去年毕业前夕,在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泰山茶溪谷,经济管理学院学生赵弈博进行了一场毕业专题汇报。

“利用寒暑假时间,我调研了家乡四川广元旺苍县的茶叶产业发展和出口贸易情况,并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提出产业链提升方案。”赵弈博说。

除了赵弈博,在毕业汇报现场,还有来自6个学院8个专业的11名毕业生。他们结合自己的毕业论文,围绕茶树种植管理、茶园新型肥料研发、茶叶病虫害防治等,共同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方案。

“去年开始,学校创新‘产区选题—产区实施—产区汇报’的毕业论文设计和考核模式,鼓励学生到产区一线调查研究。”校长冷畅俭表示,接下来将继续深化产学研用一体化人才培养,让创新链、人才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深度融合,帮助学生把课堂学习的硬道理变为强农兴农的真本领。

据介绍,近年来,学校积极与地方政府、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开展合作,建设小麦产业研究院、玉米产业研究院、大豆产业研究院、现代设施农业产业研究院等多个产学研合作基地,既方便学生开展实习实践,又为乡村发展增添新活力。

强化实践育人,学校还在科技成果转化上下功夫。学校设立专项基金,鼓励师生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研究,已在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农业病虫害防治、农业废弃物利用等关键领域取得多项创新,一批科研成果走出了实验室。

“我们研究的是缓控释肥,在导师的指导和师兄师姐的传帮带下,历经3年多持续攻关,1100余次的实验室、车间和大田试验,研发出新一代生物基材料包膜肥料,实现了节本增效。”资源与环境学院研究生董晶晶自豪地介绍自己参与的科研项目,“我们还将科研与帮扶农民相结合,利用专业知识投身环保公益。”

“我们要走进农村、走近农民,去实地调研和体验,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农业科技的应用和示范本领,真正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董晶晶对自己的研究方向充满信心。

声明

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仅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本文编辑:铁扇公主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