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春耕夏收,在全市各处忙碌的田间,除了劳作的农民、嗡嗡作响的机械,还有农业技术推广员们挥汗如雨的身影。金昌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正高级农艺师段军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盛夏时节,炽热的太阳照射在大地上,在金川区双湾镇古城村,2公顷多绿油油的田菁草在烈日下尽情舒展、生长。
“如果能够试种成功,将对我市优化饲草结构和盐碱地改良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段军向农技人员讲解道。
△段军向农技人员介绍田菁草
田菁草是金昌市今年首次引进的一种优质饲草,它是优质绿肥及盐碱地改良潜力作物,段军将带领团队开展栽培适应性、种植模式、用水情况、营养成分、饲草配方、绿肥效果等方面的试验研究,目前全市已试种该品种约14公顷。
段军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二十多年来,他始终如一坚守初心在农,践行一心为农、倾心兴农,用担当、奉献、执着、忠诚做最美农技人。
段军说:“我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扎根基层农业生产一线,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帮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为己任。”
现代农业要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而科技最终落地,转化为生产力,还得靠农技人员的示范应用与推广。
段军先后引进推广农作物新品种40多个,良种普及率达99%,面积10多万公顷;创新推广“玉米宽窄行密植晚收膜下滴灌”“小麦浅埋滴灌”“马铃薯垄作膜下滴灌”等技术20多项,亩均节水25%-40%,增产10%-15%,面积约14万公顷;他提出的金昌高原夏菜“种植带”理念深入人心,得到广泛认可和积极应用,实现了蔬菜4-10月全周期上市,为全市高品质蔬菜产业提质增效奠定了基础。
“现在特别要注意病虫害防治,像这样的排孔,就是被红蜘蛛咬后留下的……”在金川区双湾镇的另一处试验田里,段军又开始向农技人员细心讲解农作物种植技术要点。
△段军向农技人员讲解农作物种植技术要点
眼下正是新品种试验的关键时期。连日来,段军和同事们深入全市田间地头的试验基地,了解试种情况,以专业技术和贴心服务做好农技推广工作。
从试验选点到项目实施,再到项目总结验收,他多次带领专家组成员到试验基地,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直接到乡镇向农户讲课,到田间向农户传技。他推广的玉米红蜘蛛“提前量”防治、辣椒疫病综合治理等技术,被农户普遍采纳,防治效果达85%以上。
为解决好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他常年带队深入田间地头,淬炼业务本领,倾力服务农民,以农技服务的高质量扛牢国家粮食安全和助农增产增收的职责使命。
他深入到“三农”工作最需要的地方,常年蹲在点上,工作在农户家和田间地头,走村串户和农民面对面接触,了解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产能力,掌握农民的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深入田间示范指导各项技术,针对生产中遇到问题及时研究对策和采取相应措施。他把工作场所搬到田间地头,把全部心思用到为农民服务中,把工作成效体现在农民增收上,先后在30多个村社蹲点,面上指导遍及100多个村,一年累计蹲点长达200多天,有时一蹲就是10多天。
“段军在工作上精通业务、工作能力强、责任心强,经常带领我们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开展服务指导,全心全意服务‘三农’,他用过硬的农业技术得到了群众的认可。”金川区农技中心农技员康志超说道。
走遍千条路,看遍万家田。根据农业生产的特点,结合农事季节,他通过集中授课、发放资料、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创办“农民田间学校”,制作“田间小课堂”短视频,把高产优质的农业新技术送进千家万户,全方位做好农业技术的推广与服务。他在生产中总结经验,深入调查研究,在广袤的大地上书写论文,编写培训材料50多万字,每年科技入户100多户,举办培训班20多期,培训农民2万多人次。
他实施农业科技项目30多项,20多项获得国家、省、市级科技奖项,发表技术论文30多篇,制定修订地方标准6项,授权国家实用新型专利9项,2023年被省委、省政府选聘为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2024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甘肃省优秀专家,被省委宣传部、省科协、省科技厅、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甘肃省国防科技工业局评为甘肃省“最美科技工作者”,获全国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
躬身常在田间,科技助力农业。他数十年如一日,奋战在助农兴农第一线,守望着为民初心;他深入田间地头把脉问诊、解疑答难,用实际行动诠释担当和责任;他倾心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奋力助推农民增收、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