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教授隔空诊烟病!”7月3日,河南省灵宝市五亩乡窑坡村会议室内,河南农业大学许自成教授正通过大屏为线上线下烟农“隔空把脉”。面对一株被放大的叶面泛黄烟株,他精准诊断:“叶面发黄、根茎偏弱,光是盲目施肥不行,得找准症结!”
正值烟叶旺长期的关键节点,这场由三门峡市烟草公司灵宝市分公司联合浙江中烟组织的“云课堂”,吸引了线下50余名烟农凝神学习,线上超1000人次同步围观。科学种烟的“金钥匙”,正通过电波精准解锁田间地头的技术症结。
“许教授说到我心坎里了!”五亩乡烟农孙朋学感触颇深。“往年见叶子黄了就慌,只顾追肥,钱没少花效果却差,现在才明白,得先‘科学分类诊断’,是缺肥还是生病,对症下药,不能蛮干!”他手中的笔记本上详细记录着要点,“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核心理念被重点标注。此次培训紧扣灵宝烟区实际,系统讲解了大田管理核心技术,理论结合实例,为烟农们科学种烟增添了信心。
烟田机械培土。何朋朋摄
理论余音未散,田垄已现身影。直播结束不到半小时,技术员们的身影已出现在雨后的烟田。“老谢,这墒情正好,赶紧揭膜培土!”技术员李军峰蹲在烟农谢世民的田里,边示范边讲解,“抓住时机操作,烟根能扎得更深,植株长得壮实,后期还抗早衰!”为抢抓雨后农时,三门峡市烟草公司灵宝市分公司迅速行动,60余名技术骨干分区包片,深入田间“手把手”指导;同时统筹调配旋耕机、培土机等农机具,在烟田里开足马力,高效推动全域揭膜培土作业。“往年自己干,又慢又累还不标准。今年有专家教、机械帮,这垄沟修得笔直,心里踏实多了!”看着自家烟田,谢世民喜上眉梢。
烟株进入旺长期,对水肥的需求既要充足更要精准。为此,三门峡市烟草公司灵宝市分公司大力推广优化水肥一体化技术。焦村镇一位烟农指着田里密布的滴灌带算起效益账:“以前用水漫灌,肥料随水流失多,造成浪费,现在,技术员根据地力墒情和烟株长势,精准调配营养液,通过滴灌带直供根部,实现‘缺啥补啥’,肥料利用率大幅提高!”这些如毛细血管般密布的滴灌带,将定制化的“营养套餐”精准送达,烟株得以科学“少食多餐”,叶片油绿肥厚,长势喜人。
烟田卫生整治。赵辉摄
田间卫生是精细化管理的“基础课”,更是绿色防控的“先手棋”。培训一结束,烟农们便带着工具深入烟田,集中清理残膜、病叶及杂草。 “许教授说得对,这些废弃物就是病菌虫害的温床!”朱阳镇烟农董玉祥边拔草边说,“田就跟家一样,收拾干净才能减少病害发生,这第一步必须走扎实。”整洁的烟田,为烟叶健康生长构筑起第一道物理“防护屏障”。
随着烟株进入旺长期,病虫害防控也迎来关键期。三门峡市烟草公司灵宝市分公司持续织密绿色防控网:增设田间监测点,植保员每日巡查,严格落实“日查日报”制度,紧盯潜在风险;同时,依托“专业植保服务队+无人机飞防”高效协同模式,无人机如“铁蜻蜓”般掠过烟田,精准均匀喷洒药液,作业效率显著提升。“以前全家上阵背药桶,累得腰酸背痛还漏喷。如今几十亩地,无人机飞几圈就搞定了,真是省心省力!”董玉祥望着空中作业的无人机赞叹道。地面上,太阳能杀虫灯、性诱捕器昼夜值守,有效诱杀成虫。
烟田释放烟蚜茧蜂。李伟摄
“以虫治虫、以菌抑菌”的生物防治技术在全市烟田推广。大面积释放的蚜虫天敌烟蚜茧蜂,以及拌入基质施入土壤的有益微生物菌剂,有效抑制了土传病害。“过去主要依赖化学农药,现在依靠这些‘生态卫士’,农药用量明显减少,烟叶品质更安全,生产成本降低,综合效益显著提升!”烟农们普遍反映。
“‘技术送到家、管理精细化’,是支撑烟农增收的核心!”三门峡市烟草公司灵宝市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强调。今年以来,该公司聚焦烟农需求,通过精准培训实现全覆盖,将绿色防控技术落实到每块烟田,推动化学农药使用量显著下降。
从“云课堂”的理论输送到田间地头的精准指导,从水肥智慧调控到绿色防控体系构建——一条贯穿烟叶生产全链条的科技服务链高效运转。它用精耕细作筑牢“金叶”品质根基,凭科技与服务“双轮驱动”,在灵宝沃野上擘画着科技兴农的壮美画卷,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来源:河南省烟草公司三门峡市公司 作者: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