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陈志洋)近日,宽城满族自治县化皮溜子镇三家村的沃香园种植基地里,紫亮的蓝莓压弯枝头,裹着薄霜的果实在阳光下格外诱人。“这儿的蓝莓酸甜可口,孩子每年都吵着要来!”宽城居民张女士手捧刚摘的果实笑道。
这片70余亩的基地,10年前还是普通农田。2014年,返乡能人马玉超带领18户农民集资800余万元成立合作社,引进优质蓝莓品种,从1个大棚起步,坚持绿色种植。如今20个大棚林立,2万余株蓝莓树蔚然成荫。
“今年蓝莓长势好,果子饱满、甜度高,采收期至8月初。我们还种了1万棵草莓和1000棵西梅错季上市,让游客四季能来。”马玉超说。为拓宽销路,马玉超巧妙运用互联网思维,借助朋友圈推送采摘信息,“指尖营销”带火了基地,线上线下融合让日均接待游客超百人,高峰期单日售果百余斤。
基地通过“合作社+基地+党员+农户”模式,带动60多户增收:村民务工日均90元,全年能干5个月,叠加土地流转租金,户均年增收超万元。
沃香园的发展,是宽城特色农业转型的缩影。化皮溜子镇锚定“生态+”战略,融合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打造“一村一品”。目前全镇林果规模达5.3万亩,2024年水果产值超2400万元,蓝莓、草莓等形成四季采摘带。
近年来,宽城加速培育农业主体,推广利益联结机制。政策与技术加持下,有机果园遍地开花,让生态资源变经济动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