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月1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俄罗斯总统普京发出“最后通牒”:除非俄罗斯在50天内就结束俄乌冲突达成协议,否则美国将对俄罗斯及其贸易伙伴加征100%的关税。白宫官员随后对媒体解释,特朗普提到的措施包括对俄罗斯的能源贸易伙伴实施“二级制裁”。
特朗普在和北约秘书长吕特共同出席新闻发布会时发布这一决定。他同时表示,美制“爱国者”防空系统可能在“几天内”抵达乌克兰。过去几个月,特朗普政府事实上暂停了向乌克兰运送“爱国者”导弹,导致乌克兰在面对俄军大规模空袭时缺乏有效的防御手段。
7月14日,特朗普(中)在白宫会见北约秘书长吕特(左一)。图/视觉中国
越来越不耐烦
面对特朗普的“大转变”,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第一时间致电“感谢您(特朗普)愿意支持乌克兰”,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则表示,美国总统对俄罗斯的强硬态度“非常积极”,但50天的期限“太长”。
俄罗斯方面的反应相对“冷淡”。塔斯社援引俄联邦委员会副主席科萨切夫的话说,特朗普的声明不会影响俄罗斯,相反,“50天之内,战场上以及美国和北约当权者的情绪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在对普京发出“最后通牒”前,特朗普已经多次表达了对俄罗斯领导人的失望。自今年1月以来,他和普京六次通话,但他最初设定的“俄乌停火”期限,已经从“24小时内”变成“执政百日”,如今则显得遥遥无期。
起初,特朗普将责任归咎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双方的矛盾在2月底的“白宫争吵”中达到高峰。乌克兰政治研究所所长鲁斯兰·博特尼克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在那之后,乌克兰政府就改变了策略:取悦特朗普,尽可能让谈判进行更长的时间。
“乌克兰支持谈判,但不会对美国和俄罗斯做出重大让步。一段时间之后,特朗普可能会感到无聊,或者对俄罗斯方面的态度感到愤怒,同时欧洲又愿意花费更多的资金来武装自己,那么特朗普可能继续支持乌克兰。”博特尼克说。
俄罗斯方面的思路则不同。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前总干事安德烈·科尔图诺夫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俄方希望保持微妙的平衡,既尊重特朗普、让美国继续推动和平进程,同时又不让步于特朗普对和平进程形式和条件的想法。
“(俄方想展示)普京才是定义俄乌谈判进程的人。他相信他能控制局势。无论是乌克兰还是特朗普,任何人都不能强加给他压力。”科尔图诺夫说,此外,普京还把俄美关系视为多维度的战略问题。俄方多次提出,俄美关系恢复等议题可以超越乌克兰问题,单独进行磋商。
但是,特朗普只想通过“解决”俄乌冲突宣布自己的“胜利”。6月之前,他还能为俄乌开启直接对话等新进展感到兴奋;6月之后,随着象征性的新进展也陷入停滞,特朗普表现得越来越不耐烦。
发布“最后通牒”之际,特朗普回忆道,他和普京曾“大概达成了四次协议”。“但事情就是这么没完没了地继续下去。”“普京对我们说了一堆废话……这些废话最终都变得毫无意义。”
“最大施压”
多数分析认为,特朗普心态最终的转折点可能是7月3日。当天,特朗普和普京进行了今年第六次通话。之后,特朗普在和法国总统马克龙通话时说,普京表示,俄军将在未来两个月继续升级军事行动,直到确保“边界安全”。
特朗普将普京的信息简单总结为“他(普京)想夺走一切”。
科尔图诺夫说,此前一个时期,因为俄军在战场上进展积极,收复了此前被乌克兰占领的库尔斯克州失地,并重新进入乌克兰苏梅州,俄罗斯政策界不少人认为“时间站在我们一边”。在此背景下,俄军继续进攻以构建“安全区”,从而避免乌军突袭库尔斯克的一幕重演。此外,持续作战也是“最大施压”、争取谈判主动权的一步。
但现在,这个策略激怒了特朗普,使他反过来向俄罗斯“最大施压”。美国媒体称,7月14日宣布重新提供“爱国者”导弹,仅仅是特朗普升级对乌军援的开始,随后可能有一笔价值100亿美元的武器援助落地,这些武器将由美国的欧洲盟友全额购买,然后交给乌克兰军队使用。在“最理想的情况”下,乌克兰军队拥有的“爱国者”系统将可能从8套增加到10多套,这将极大减轻俄军弹道导弹对乌克兰城市及基础设施的威胁。
特朗普的态度逆转,让乌克兰和欧洲松了一口气。乌克兰国防工业委员会主席费迪尔科称,乌克兰相当于通过了一次“压力测试”。不过,乌克兰媒体担忧,特朗普所谓对乌克兰的“大援助”很可能口惠而实不至,并随着局势变化再度发生逆转。《基辅独立报》援引乌军高级官员的话说,被特朗普截留在波兰的“爱国者”导弹有30枚,“现在他同意运送10枚,这也叫(增加)援助?”
不过,“最后通牒”并不意味着特朗普要和普京“开战”。美国国务卿鲁比奥14日强调,特朗普的目标依然是通过谈判解决乌克兰问题。多数分析认为,美俄在短期内进行新的高级别会晤的可能性,依然很高。
如今已“很会和特朗普相处”的泽连斯基,也在第一时间迎合了特朗普的“小心思”:“乌克兰已完全准备好采取一切诚实有效措施以实现和平……而俄罗斯还没有准备好,现在的事情是迫使俄罗斯屈服。”
记者:曹然
编辑:徐方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