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优化水资源配置,我们将从工程建设、完善配套、智慧调度、生态保护等多方面统筹兼顾、协同发力,全力加快水网建设。”7月15日,在平顶山市现代水网建设新闻发布会上,该市水利局局长赵庆民介绍。
近年来,该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了现代水网建设工作,为实现 “三水互济、多库联动、南水北引、西水东调” 的水资源配置格局,主要采取了四项措施。
三水互济
“三水互济”将长江水、黄河水和本地水通过水网有机结合起来,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的用水需求,科学、精准调配水资源,确保“三水”能够互济互补、高效利用。
充分用好长江水,也就是南水北调水。南水北调中线干渠从平顶山市穿境而过,长117公里,分配平顶山市水量2.5亿m³。
“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配套建设,让丹江水能够更多地进入市区、城乡各个区域,为城乡生活提供稳定水源,有效改善市区及周边县区居民的饮水品质。”赵庆民介绍。
截至目前,已建成一系列从南水北调干渠到市区及各个县区的供水支线,按照城乡供水一体化思路,将南水北调水不仅引入城市、县城,还引入更多乡镇和农村地区,扩大覆盖范围,提升供水保障能力,让更多老百姓喝上优质的丹江水。
“我们还抓住丹江口水库汛期弃水的有利时机,通过南水北调工程适时向我市水库、河道进行生态补水,全面提升我市水生态环境。”赵庆民说。
充分用好黄河水,就是科学配置分配给平顶山市的1亿立方米陆浑水库水,利用陆浑东二干灌区引陆浑水库水入汝、入郏,着力解决汝州市、郏县北部水资源短缺问题。
统筹配置本地水,加快推进燕山水库引水、祥云河西线等引调水工程,实施骨干渠系改造、开展农村水系连通和沟渠整治,引水入田、入村、入塘,扩用地表水、减用地下水、多用再生水,提高本地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多库联动
全市有大中小型163 座水库,其中大型5座、中型9座、小型149座,总库容32亿立方米。其中,昭平台水库、白龟山水库等5座大型水库在水资源调控中起着关键作用。
为实现多库联动,平顶山一方面加快推进水库的除险加固和扩容工程,提升水库的蓄水能力和安全性。“正在推进昭平台水库扩容工程,完成后,总库容提升一倍,达到13.56亿m³,水资源的调蓄和保障能力大幅提升。”赵庆民说。
另一方面,建设水库之间的连通渠道和输水管网,提升水资源的空间调配能力。根据全市水资源的整体情况和用水需求,科学联调昭平台、白龟山、燕山等5座大型水库和田岗、澎河、龙兴寺等9座中型水库水量,还实现了和南水北调中线、前坪水库的连通。
“在雨季,上游水库多蓄水,下游水库合理控泄,减轻防洪压力;旱季时,通过多库联动,统一调配水源,保障全市生产生活用水需求。”赵庆民介绍。
南水北引
“我市水资源南多北少,通过南水北调中线、燕山水库引水、引澧入灰、石漫滩水库北引等输水通道,可将南水北调水、本地水向北部缺水地区调配。”赵庆民介绍。
通过燕山引水工程贯通沙河、澧河、灰河流域,解决沿线工业、生活和生态所需水资源分布不均问题。通过引澧入灰工程贯通孤石滩水库、澧河、灰河流域。通过南水北调工程,可向燕山水库—甘江河、孤石滩水库—澧河、白龟山水库—沙河、北汝河及兰河补水,贯通甘江河、澧河、沙河、北汝河流域。通过石漫滩水库北引工程,可解决舞钢市北部地下水超采问题。
西水东调
西水东调就是通过工程措施,把西部较为丰富的水资源调往东部缺水地区。位于平顶山市西部陆浑水库、前坪水库(洛阳境内)水资源相对丰富,该市通过引伊入汝、前坪北干管和南干渠,将水引至缺水的汝州市、郏县、宝丰县。将昭平台水库(平顶山境内)调水入郏县,通过祥云河将水调入市区。将白龟山水库水向东输送至尼龙城,实现分质供水,提高尼龙城工业供水保证率。(张仪薇/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