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南阳7月15日消息(记者 张丽娜)7月13日,走进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溧河街道陈官营村,连片的现代化蔬菜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棚内空心菜舒展新叶、黄瓜藤蔓攀爬架竿、奶白菜长势旺盛……这片“菜园子”正成为村民增收的“钱袋子”。
近年来,陈官营村党支部以“红色引擎”驱动绿色发展,通过“引能人、强科技、建机制”三措并举,让传统蔬菜种植焕发新生机,书写了“产业旺、百姓富”的生动篇章。
能人带动激活“一池春水”。“多亏刘银山手把手教技术,现在咱也是种菜好手了!”正在大棚里采收奶白菜的村民余跃中笑着说。近年来,陈官营村党支部精准实施“能人回归”工程,请回在外打拼20年的蔬菜种植能手刘银山。该村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流转土地建设26个标准化大棚,创新“三季轮作七茬收获”种植模式,使大棚年产值提升300%。村党支部建立帮扶机制,党员致富带头人白天在地头示范,晚上在村部授课,培养出12名本土技术员,带动村内多户村民实现“流转收租金、务工挣薪金、经营赚现金”的多重收益。
“村党支部帮我们对接农业技术部门,去年引进的生菜亩产提高30%,价格比普通品种高1.5倍!”刘银山指着棚内长势喜人的新品蔬菜介绍道,陈官营村党支部先后引进12个优质品种,推广滴灌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带动种植规模从20亩扩展至100余亩。
陈官营村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设立党员示范棚3个,开展“技术擂台赛”激发创新活力,组建产业党小组,定期研判市场趋势,如今的陈官营村,蔬菜大棚不仅鼓足了村民的“钱袋子”,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也生动诠释了“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下一步,溧河街道将不断完善“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模式,持续深化“组织引领促动、党员示范带动、村民参与互动”的富民强村路线,奋力书写产业兴旺、乡村富美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