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南省社旗县委、县政府狠抓特色农业发展,坚持走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市场化和品牌化发展之路,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该县聚焦蔬菜、中药材、优质林果三大特色主导产业,先后出台了流转土地补贴、产品认证扶持、金融扶持等10余项扶持政策。同时,依托中国农科院、河南农大等,加强技术指导,实施科技兴菜,开展品牌创建行动,培育了“丙玉”蔬菜、赊店三粉等一批知名农产品品牌,有力助推了产业提质增效。
盛夏时节,蓝天白云下,广袤的田野生机勃勃。7月11日,走进豫西南社旗县李店镇福之口蔬菜种植基地,籽粒饱满的青豆缀满枝头。来自基地周边村庄的500余名群众身着防晒服散布在田间,正争分夺秒地采摘、分装、打包、装车……基地负责人笑呵呵地指着饱满翠绿的青豆说:“为了提高产量,我们实施‘蔬菜+青豆’轮作的生产模式:秋冬种植蔬菜、春夏轮作青豆(或玉米),最大限度地提高地力产能,从整地、播种、管理、采收……用工量在300人左右,收获旺季时多达500余人次,如今几乎家家都有人在此务工,每人日工资达200元左右,家门口务工,鼓起了村民增收致富的‘钱袋子’。”
“平时俺们两口子在蔬菜基地采摘蔬菜,每人每天能挣几百元。昨天俺俩凌晨3点就戴着矿灯下地开始采摘青豆了。由于天气凉爽,干活效率高,到10点前气温升高时,就收工了,一结算,工钱280元!”正在蔬菜基地采摘青豆的王庄村村民王山虎夫妇满脸笑容地告诉笔者,以前在外面打工,工资低不说,还不能照顾家里。自从李店镇发展蔬菜产业以来,带动附近村民收入不断增加,蔬菜、青豆采摘高峰期,一个月最多能挣近万元。
这是李店镇打造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一个生动写照。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近年来,为快速引领群众走上致富路,助力乡村振兴,李店镇根据各村资源禀赋,因地制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致富,让农村更美”的发展目标,积极推进“一村一品、一村一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李店镇有近2.1万亩的岗丘薄地,极适宜林果生长,且产量高,品质好。该镇通过土地流转,因地制宜,大力调整产业种植结构,引领该区域村组进行特色优质水果种植,采取“公司+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加快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特色产业体系。
“目前李店镇已有梁岗、北杨庄等5个村种植凯特杏、中华寿桃、突尼斯无籽石榴、黄金梨等优质水果,全镇水果种植面积达6000亩,亩均产值在8000元以上。”李店镇相关人员介绍道。目前,李店镇的北杨庄村党支部书记詹东玉创办的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宛东御梨基地,几年前种植的600多亩黄金梨,如今硕果盈枝,丰收在望。自从注册“宛东御梨”商标后,去年“线上线下”十分俏销,收效可观,促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在李店镇王庄村,200余亩的国槐树生机盎然,时下,一排排国槐树上密密麻麻挂满了粉黄色的、饱满的槐米,工人们三五成群,有说有笑,戴着遮阳帽在地里忙着采摘、计量、装运,到处一派丰收繁忙的景象。
李店镇始终把蔬菜和林果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结合镇、村实际,因地制宜,建立健全“公司+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发展“合同农业”“订单农业”“一村一品”,大力发展蔬菜等特色产业,积极探索特色产业兴旺之路,力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李店镇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气候湿润,发展蔬菜和林果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土地流转、承包经营、技术培训、股份帮扶等方式,李店镇积极引导群众参与蔬菜、林果等特色产业种植,先后邀请河南农大教授孙志强、省科技特派员李胜利等知名蔬菜专家到李店镇举办种苗选育、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等专项培训20余期,大力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李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孙杉表示。
近年来,作为河南省确定的首批乡村振兴示范镇——李店镇立足各村实际,因村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围绕“一村一业”发展模式,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培育发展蔬菜、林果、中药材、畜牧四大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全面助推乡村实现全面振兴。其中蔬菜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到目前,李店镇先后吸引了知名蔬菜品牌——山东寿光、河南昌盛丰、深圳福之口、北京博晨阳光等一大批优质龙头企业落地,合作建设了7个蔬菜产业基地,蔬菜产品除满足本地市场外,还远销深圳、北京、云南及俄罗斯、东南亚等地,其中“满义彩椒”品牌成为全国设施蔬菜博览会优秀推荐产品,“利他”“昌盛丰”品牌成为北京和粤港澳市场上的“标杆菜”“免检菜”。(来源:社旗县委宣传部 作者:常杰敏 祁义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