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郓城县2024-2026年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2025年拟撤并农村小学(教学点)12处,目前已撤并8处,其余4处将在暑假期间撤并完成。
一、全县闲置校舍的基本情况
2014年“全面改薄”工程实施以来,我县累计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302所,新建中小学校舍建筑面积147.8万平方米,运动场面积132万平方米,完成投资25.67亿元,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中小学出现“吃不饱”的情况,县教体局科学合理优化中小学布局规划,撤并了部分教学点。据统计,全县各类中小学(含幼儿园)闲置212处,包括幼儿园39处,小学171处,初中1处,教师周转房1处。闲置校园面积63.7万平方米,占全县校园总占地面积的8.92%;闲置校舍面积14.6万平方米,占全县校舍总面积的5.69%。
二、盘活闲置校舍的有关举措
一是统筹规划,系统推进。我县闲置校舍分布较为散乱,且建校时间、校舍规模等都存在较大差异,就实际情况来看,靠政府、村委会、学校任何单独一方解决都是不现实的,必须形成合力寻求突破。为此,2024年10月15日,县教体局、县国资局已与各乡镇(街道)签订闲置校舍托管协议,委托代管时间共3年,至2027年10月14日止。
期间,各乡镇(街道)负责对闲置校舍进行管理、维修、维护,确保闲置校舍不被侵占、不流失。不得擅自改变校园设施,不得拆除,保证校舍的安全性、完整性。各乡镇(街道)在管理使用期间不得进行非法经营及违法乱纪活动。
二是因地制宜,分类处置。我县校舍闲置原因多,情况复杂,根据前期调查情况,分内部使用、用于公益事业、转租、闲置4种情况建立工作台账。据统计,共有36处作为村委会办公场所;19处改为农村公益设施;3处改为校外活动基地;32处被乡镇或村委会出租。对122处仍处于闲置的校舍,全部由各乡镇(街道)进行托管。
针对建成时间较短的,如张鲁集镇张楼小学,2018年建成,占地面积30亩,校舍面积5600平方米,校园主体完整、设施齐全,县教体局联合鲁控教育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菏泽文投教育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一期投资5000万元,在现有基础上改扩建中小学实践教育基地,弥补学校教育在校外实践方面的不足。
针对占地面积较小的,如张营街道曹庄小学由于合村办学已闲置多年,但是占地仅6亩,自留或转租意义不大,该村省派第一书记王守超和村“两委”多次赴外地考察,经过“四议两公开”,最终与协鑫集成科技合作,签约总投资80万元的科技光伏项目。该项目占地1500平方米,项目期限25年以上,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5万元以上。同时,为充分利用光伏下层空间,规划设计了标准停车场,有效解决了村民车辆乱停乱放问题,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针对建成年代久远的,如唐庙镇梁庄小学,1968年建校,因生源数量减少和国家政策从2013年开始闲置,教学楼破旧,被确认为D级危房,按程序拆除重建后,村委会用作办公场所,消除了潜在安全隐患。
来源:郓城县教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