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药厂  小品 

让数据成为“新农民”,现代农业大数据研究院探索智慧农业新路径

   日期:2025-07-16 17:30:34     来源:大河财立方    浏览:0    评论:0    

编者按 | 为进一步深化数据要素在各领域的创新应用,促进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持续挖掘数据要素应用赋能优秀成果,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大河财立方联合推出“数据要素×”大赛河南分赛获奖项目回访系列报道。通过采访往届代表项目,跟踪数据要素落地应用、成果转化及创新发展等情况,展示我省在数据要素领域的创新实践,也为今年参赛团队提供经验与借鉴。

【大河财立方 见习记者 李雯雯 实习生 焦贤哲】随着数据在农业领域的深度应用,传统农业正经历一场由“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的智能化变革。

近日,河南省现代农业大数据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现代农业大数据研究院)总经理张鹰在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研究院以数据为核心驱动力,聚焦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与智能化转型,从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入手,致力于让数据成为新时代“农民”,推动农业生产全流程从“靠天吃饭”向数据驱动精准决策转变,为现代农业升级提供创新解法。

在技术开发与应用实践中,现代农业大数据研究院自主研发的农业大数据应用服务平台成为核心支撑,其承载的“规模化种植生产管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在2024年“数据要素×”大赛河南分赛中获得了现代农业赛道的一等奖。

据了解,该平台综合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整合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检及田间传感器数据,可实现农作物灾情、病情、墒情的快速动态监测;依托图像识别技术,能在短时间内识别多种病虫害,并生成精准施药方案;基于北斗定位的智慧农机调度平台,则可实现农机设备的高精度定位与路径优化,显著提升作业效率。

“我们的研发人员要亲自下田种地,在田间地头试验平台功能,在实践中持续为技术研发提出新需求、设定新目标。”张鹰介绍,为确保技术研发契合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现代农业大数据研究院在淇县、叶县、新野、襄城以及舞阳等地建设了多个智慧农场,组织研发人员深入田间开展实践,将一线经验转化为技术创新的“养分”,反哺平台功能优化,形成“自主研发—实践验证—迭代升级”的创新闭环,“这是我们的核心优势”。

在做好规模化运营的同时,现代农业大数据研究院也在积极开拓碎片化运营市场。张鹰表示,鉴于当前耕地结构中200亩及以下地块仍然占据主流,研究院需要针对性探索适配于小规模农业生产的服务模式。

现代农业大数据研究院采用“间接服务”模式,通过与农资供应商等社会化服务企业建立合作,引导其使用数字化平台,为农户提供涵盖土壤检测、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环节的一站式种植服务,形成多方共赢的良性循环。目前,该服务模式已在兰考、郸城等地的多个村庄应用。

“未来的农业一定是无人化的。”张鹰表示,传统种植模式严重依赖人工经验,存在成本不可控、生产质量不稳定等瓶颈,难以满足现代农业产业化、市场化需求。而智能化农业生产正通过技术力量重构生产体系,一方面,智能农机可以突破人力与天气限制,实现24小时连续作业。另一方面,农业大数据平台通过多维度数据采集与分析,为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提供精准决策支撑,推动生产模式从“经验主导、靠天吃饭”向“数据驱动、标准作业”转型升级,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科技根基。

但当前农业机械化与人工智能尚未深度融合,实现全场景无人化作业仍面临技术、环境等多重挑战。对此,张鹰建议,农业机械可以借鉴汽车产业经验,将新能源作为突破口。相较于传统农机在发动机、油电控制等领域与国际水平的代际差距,新能源农机的纯电子化特性可有效规避技术短板,助力中国农业机械实现从传统动力向智能化、绿色化升级。

责编:陶纪燕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