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清政商关系、一流的营商环境……对这些词,各地说了很多,媒体也都在报道。
如何让好的政策初衷“具象化”、落到实处?
日前,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提出十项工作任务,从政府承诺落实、招标投标市场整治等具体领域着手,构建“有事不撒手、无事不插手、好事不伸手、难事不放手”政商新生态。
制定政策不能做表面文章 落实政策不能打折扣搞变通
互联网时代,“信息差”是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很多时候,政府部门出台的惠企政策,企业不知道也享受不到。
对此,《若干意见》提出,要完善涉企政策直达快享机制,用好政策直达和诉求响应平台,推动政策免申即享、应享尽享,增强政策可及性。建立清单化推进惠企政策落实工作机制,加强落实情况监测评估,健全执行问责机制,确保落地落实。
在落实惠企政策中,做到清单全面准确,严禁有政策不告知、截留优惠政策,严禁搞选择性落实、打折扣搞变通。
在制定政策方面,要深化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了解企业所急所需所盼,出台更多“合身”“解渴”“有感”的政策措施。在联系企业过程中严禁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表面文章;严禁频繁打扰企业、增加企业负担;严禁当面表态好、事后落实差。
破壁垒清门槛 深化招标投标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若干意见》提出,破除市场准入壁垒,严禁设置隐性门槛。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要求,全面排查限制市场准入的显性和隐性壁垒,清理整治违规设置市场准入壁垒的各类不合理规定和做法。
制定不当干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行为防范事项清单,集中解决一批企业反映强烈的地方或部门保护、所有制歧视等问题。严禁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之外设置附加限制条件,严禁制定歧视性政策,严禁设置“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等隐性门槛。
检验各种“壁垒”、“门槛”是否清理彻底,招标投标市场是一个重要的领域。《若干意见》专门提出,持续深化招标投标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排查清理隐性壁垒,改革完善招标投标体制机制,加强协同监管,推动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招标投标市场。
维护政务诚信 严禁拖着不办、只承诺不兑现、“新官不理旧账”
再好的政策,最终都要落实。
《若干意见》要求,积极解决企业诉求,严禁受而不理、拖着不办。完善企业诉求收集、转办、督办、反馈工作闭环,对企业诉求不能当场办结、限时办结的,要明确延期办结时限并及时反馈,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严禁对企业合理诉求置之不理、推诿扯皮,严禁不作为、慢作为,严禁软拒绝、拖着不理、顶着不办。
要维护政务诚信,严禁只承诺不兑现。加强政府诚信履约机制建设,完善政府立信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认真履行在公共采购、招标投标、债务融资、资金拨付等领域依法签订的各类合同,着力解决朝令夕改、损害市场公平交易等政务失信行为。
强化源头治理,建立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长效机制,严肃查处失信背后存在的失职渎职行为。严禁以各种理由擅自改变或不认可、不执行与企业依法依规签订的合同,严禁以班子换届、机构改革、岗位调整等为由“新官不理旧账”。
同时,要深化“万人助万企”活动,对出台的政策、作出的承诺,要言必信、行必果,做到有事即到、无事不扰、服务高效,坚决防止许空愿、放空炮。(大象新闻记者 宋迎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