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上海7月18日电 人民网研究院组织编写的智能互联网蓝皮书《中国智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今日正式发布。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赵春江等撰写的《2024年中国智慧农业发展状况与未来趋势》一文指出,我国高度重视智慧农业发展, 智能育种、 无人农场、 智能高效设施园艺、 智慧牧场、 智慧渔场、 农产品智慧供应链等领域发展成效显著。展望未来, 智慧农业科技创新与场景建设将持续加速, 势必成为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文章认为,我国智慧农业未来发展有三大趋势。
第一,北斗卫星导航与“云大物移智链边”将成为智慧农业核心技术支撑。展望未来,以北斗卫星导航和“云大物移智链边”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边缘计算)为核心的前沿技术,将全面支撑农业产业链的智慧化升级。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系统将成为智慧农业数据采集、监测管理的重要基础,通过整合卫星遥感、航空无人机、地面传感器以及海洋监测设备,将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监测体系。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的大型大马力高端智能农机装备、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智能机械,以及特色作物生产、特色养殖需要的高效专用农机将得到广泛应用,“机器替代人力”全面实现。大数据、 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前沿技术将在农业领域深度融合应用,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实现数据驱动、智能决策。区块链技术将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真正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
第二,智慧农业应用场景将覆盖全产业链,由“盆景”全面转变为“风景”。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成为常态,人、 机、物三元融合进程加速推进,推动农业无人化、智能化应用场景快速普及。智慧农业的发展将从局部试点示范的“盆景”阶段, 迈向全面推广的“风景”阶段。未来, 现代信息技术凭借其强大的流程重塑能力,将深刻改变农业的全产业链生态,从农业生产到经营、管理、服务都将进行“生态融合”与“基因重组”。无人化、智能化的应用场景逐渐成为主流,广泛催生智能育种、无人农场、智能温室、智慧牧场、智慧渔场、农产品智慧供应链等一系列创新场景。人机和谐、环境优美、机器自主作业的场景将随处可见,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优化农业分工、提升农业各环节链接效能,推动农业生产力向“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 迈进。智慧农业将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形态,引领农业向无人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加速转型, 开启农业发展新篇章。
第三,低空经济、绿色低碳经济与智慧农业将加速融合,成为农业新的增长点。随着全球经济转型升级,低空经济、绿色低碳经济与智慧农业将加速融合,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引擎,为农业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低空经济已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与智慧农业的融合将为农业发展注入新的动能。随着以无人机、低空飞行器等装备为支撑的农业低空经济的极大发展, 低空技术将全面赋能农田监测、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等多个领域, 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高效的解决方案。同时,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的背景下, 绿色低碳经济与智慧农业融合将成为必然选择, 精准施肥施药技术、智能灌溉系统、水肥一体化系统等绿色智慧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推动农业“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能源低碳型的农业经济发展新模式。展望未来,农业低空经济、农业智慧低碳经济有望成为农业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生态持续发展、农民创新创业的重要业态。(王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