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药厂  小品 

潍坊昌邑市:片区建设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日期:2025-07-18 15:30:33     来源:新黄河    浏览:0    评论:0    

潍坊昌邑市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乡村振兴片区建设为抓手,以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为出发点,全要素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引领着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进程。

着眼于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片区内村庄联动共建,成为和美村庄联合体。

骄阳似火,但在卜庄镇峰台村,“四线合一”工程正在施工:工人在线杆上紧张有序地忙碌着将多余的线缆拆下,把新装的光缆捆扎固定在线杆上……该村党支部书记刘建刚介绍说:“原来村内线杆上密密匝匝地扯满线缆,由于维护不到位有的脱落下垂到地面,既存在安全隐患,又使村庄的立面空间杂乱不堪。”今年该村融入卜庄镇“梨枣飘香”片区建设,协调移动、联通等通信公司进行“四线合一”改造,将原有的线缆拆除,只架设一根光缆,然后分线入户。工程完成后,横七竖八的空中飞线将彻底消失踪影,光缆代替线缆,传输速度更快,输出质量更高,满足了乡村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卜庄镇将相邻的5个村庄规划建设为“梨枣飘香”乡村振兴片区,2024年的两个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落户该片区,片区内村庄的人居环境治理工作联动展开:峰台村将连接其他村庄的青年路两侧的绿化带重新进行规划,栽种红叶石楠、百日红、月季等绿植,将村东侧原来的垃圾湾规划建设一处容积约为15万m³的蓄水湾塘,安装太阳能路灯67套,建设了村民活动广场,村庄的整体风貌得到系统性塑造。柳家村对进村路和村内主干道进行绿化美化,栽植紫薇等苗木2600米,拆除闲置旧屋建设了老年食堂,并配套设置健身器材和充电桩,村庄公共设施得以全面提升,既保留乡村特色,同时融入现代化元素。

昌邑市坚持将人居环境治理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工程,自2023年开始在全市组织实施“十区示范、十园提升、千企引领、千村共富”工程,每个镇街都规划建设一处乡村振兴片区,整合农业农村、水利、交通等各类资金向片区集聚,全力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生活污水综合治理、5G网络覆盖等工程建设,片区内建成市级以上和美乡村59个,美丽庭院建成率达50.19%,村庄服务功能明显提升,实现由“一村美”向“村村美”拓展跃升。

聚焦于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激活乡村发展动能,片区成为托起百姓致富梦想的共同体。

奎聚街道立足本地传统种植习惯,建设了包括现代中草药种植园、万亩山楂种植园、数字化中草药种苗繁育基地、田园共富工坊、黄元御中草药加工厂等五大板块的“潍水河畔.五味药香”乡村振兴片区。以黄辛村为中心,带动了周围的初曲、石湾店等15个村庄,超3000户农户,流转土地一万余亩种植金银花、旱半夏、丹参、山楂、秋梨等中草药材,培育出了“山楂火了”等10多个中草药合作社,引入温室无土栽培、立体螺旋栽培等现代化种植管理技术,形成中草药种苗繁育、规模种植、产品加工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年可种植各类中草药近2万吨,生产中草药产品6000吨,实现产值1.5亿元。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所在。昌邑市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紧盯农业全产业链精准发力,或着眼于“产加销服”有机衔接,或致力于“农文旅教”贯通融合,让片区内特色产业规模优势更加明显,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探索推行了“片区+共富公司+合作社+农户”共建共享模式,已经成立共富公司15家,推动48个村集体收入过百万元,农民通过入股分红、产业转移、务工就业等实现年增收1200余万元。饮马镇“梨花水镇”片区成为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山阳大梨栽培系统获评为国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卜庄镇“梨枣飘香”片区建成全国最大的梨枣种植销售基地,打造集采摘、休闲、研学等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消费新场景。

立足于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科技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片区成为现代农业展示体。

走进饮马镇“梨花水镇”片区的潍水苗木种质资源基地,只见一排排的草莓生长在半空中,整个生产基地采用荷兰豪根道(Hoogendoor)智控系统,在这儿生长的草莓、番茄等作物既可享受定制化的套餐,又可以享受管家式贴心服务。智控系统根据农作物需要,调控灌溉量和微量元素补给比例,有效改善番茄、草莓的酸甜口感,同时进行水肥一体精准灌溉、智能环境温控等,豪根道智控系统获评“第一批潍坊市数字农业典型应用场景”。基地技术负责人于相洲介绍说,基地每年接待前来参观考察的团队有一百多场次,在草莓采摘季,基地都要开展开放式采摘活动,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进行直播,介绍基地先进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和生态高效的种植模式,让人们直观地感受到数字赋能农业生产带来的无穷魅力。

柳疃镇“碱地生金.沃野粮仓”片区的青阜农业综合体配套建设了大数据智控中心,综合体的高标准农田里建设了智能监测平台系统、土壤质量监测系统、生态农业实时监控系统等,数字化智能监测系统对田间的温湿度、光照指数、农作物长势、病虫害、土地养分水分情况等数据资料定期收集,运用计算机精准测算,数控设备根据相关数据进行水肥控制,大田农业生产真正拥有了“数字大脑”,成为全市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的典范。

串点成线,扩线成面。昌邑市正循序渐进、久久为功,聚合各类资源要素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振兴片区,不断推动乡村振兴昌邑样板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编辑:贾秀媛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