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药厂  小品 

高温天气,体感温度为啥比预报高?

   日期:2025-07-18 16:02:27     来源:光明网    浏览:0    评论:0    

7月15日,汉台区气象局工作人员在维护百叶箱温湿度传感器,确保数据采集正常。 通讯员 马艳摄

近日,陕西省多地发布高温预警。其中,西安市、咸阳市发布高温红色预警,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将升至40℃以上。

每当遇到高温天气,总有网友感觉“怎么比预报的温度更热”,也有网友怀疑气象部门的高温预报会不会“刻意压低数值了”?7月15日,针对这些群众关心的问题,记者邀请相关领域专家为大家解惑。

访谈嘉宾

陕西省气象台副首席预报员 刘菊菊

陕西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公众服务科科长 傅正浩

问:气象部门对高温数据的采集和发布有统一标准吗?为何实际体感温度与预报存在差异?

刘菊菊:气象部门对高温数据的采集和发布有明确规范。我国地面气象观测系统严格遵循国际通用标准,采用统一规范采集高温数据。温度传感器安装在离地面1.5米高的百叶箱内或防辐射罩中,确保数据代表性。此外,高温预警和高温预警信号发布也有统一的标准。

气温和体感温度是存在差异的。预报的气温为观测站百叶箱内的空气温度。该位置避免阳光直射且通风良好,反映区域平均气温。体感温度除气温外,还与湿度、风速、太阳辐射及个体差异如胖瘦、衣着、活动强度等相关。例如,湿度高会降低汗液蒸发效率,加剧闷热感;风速能改变体表热量散失快慢;太阳直射会使体感温度比处于阴凉处高4℃至6℃,甚至更多。此外,夏季阳光下,地面温度可能超过40℃;城市热岛效应导致近地面空气温度高于郊区。以上因素均可导致人们的体感温度与预报气温存在差异。

问:气象部门如何平衡科学严谨性和易懂性?未来会优化高温预警机制吗?

刘菊菊:气象部门采用标准化观测设备确保温度数据的科学性和可比性,同时通过多渠道预警和科普活动把气象信息讲得简单易懂。高温预警将随公众需求持续优化。

问:高温天气,户外工作者、老年人等人群应采取哪些防护措施?

傅正浩:户外作业人群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在户外作业时,穿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定时休息,及时补充水分及电解质。日气温40℃以上,应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日气温37℃以上、40℃以下时,用人单位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国家规定,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日气温达到35℃以上、37℃以下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劳动者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

建议公众关注天气预报和高温预警,尽量避免在正午暴晒时段出行,确需出行时,选择遮阳较好的路线,做好防晒措施,及时补充水分;家中适时通风或开空调、风扇,保持环境凉爽;儿童、老年人密切关注自身状况,不要单独留在汽车等封闭空间内,身体不适时及时就医。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日常与家人、邻里或社区保持联系,出行时,携带手机、身份证、急救药品等,以便及时获取帮助。

问:中暑后如何处理?

傅正浩:中暑一般有以下几种表现。先兆中暑表现为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动作不协调等,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轻症中暑表现为体温38℃以上,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重症中暑表现为体温超40℃、意识模糊、抽搐昏迷。我们常说的热射病就是重症中暑最严重的一种。

一旦出现头晕、乏力、恶心等中暑先兆症状,应立即将中暑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如果中暑者神志清醒,需要分多次补充淡盐水,水温不能过低,以免刺激胃肠道。若情况严重,立刻拨打120,同时给中暑者散热。

来源:陕西日报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