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豫西大地生机盎然。在三门峡市灵宝市朱阳镇梁家庄村的烟叶示范田里,村党支部书记邹安治正带领党员与烟农进行中耕培土。望着丰收在望的景象,他自豪地说:“我们村能荣获‘全省五星级党支部’,‘产业兴旺星’的分量最重!这份底气,就来自烟叶这个富民产业!”
在灵宝烟区,像梁家庄村这样依托烟叶产业实现强村富民的村庄共有76个。作为全市五大特色农业支柱产业之一,烟叶产业已成为撬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引擎。
党建强链驱动产业升级
“如今一炕烟能多赚300元!这多亏了烟草公司与浙江中烟专家的技术攻关。”五亩乡烟农张建军的感慨,道出了“党建联盟”的实效。
三门峡烟草公司灵宝市分公司立足“组织联建、理论联学、队伍联管、工作联动、目标联通”原则,创新构建“1+1+N”党建联盟,联动种烟村党组织、合作社党组织、工业企业党组织、高校党组织及零售客户党员代表,打破部门壁垒,形成“优势互补、信息互联、工作互动”的共建格局,持续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
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党员示范带动。在朱阳镇梁家庄村的烟田中,一块块标注着姓名、亩数、户数、生产效益等目标的“党员示范田”格外醒目。
“前些天雨水多,我家烟田低洼处积水,人手不够。烟站党员、村党员和烟农党员主动来帮忙排水清淤,保住了收成。”烟农杨保国感激地说。
“党旗飘在一线,党员干在一线。”三门峡烟草公司灵宝市分公司秉持“把支部建到烟站、让党员服务在烟田”理念,积极推进“六个示范”建设:在朱阳镇梁庄村打造烟叶文化园,高标准建设2处党员示范田;组建15支党员志愿服务队,全年开展结对帮扶、助农移栽、抗灾保产等志愿活动,真正实现“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服务在田间”。
技术兴农,筑牢富民根基
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现代化服务体系。
三门峡烟草公司灵宝市分公司围绕“中棵烟”培育目标,狠抓全流程标准化生产,全面落实豆浆灌根、钾肥追施、二次打顶、应变烘烤等关键技术,有效提升了烟叶品质和烟农收益。
在五亩乡白羊村,植保无人机正在烟田低空飞行,均匀喷洒药剂。“以往人工打药,20亩地需耗时近10天;现在用无人机,半天就能完成,省工又省钱!”烟农姚怀亮说。
让烟农轻松种烟、稳定增收,是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方向。公司从解决农机“进田难”“作业难”入手,在生产各环节开展农机“赛马”选型,通过与农机生产商研讨、联合攻关、鼓励烟农创新等举措,补齐装备短板,提高烟田、农机与农艺的适配水平。目前,烟区整地、覆膜、中耕培土、育苗、植保机械化率达100%,移栽机械化率超90%,亩均减工6个以上。
“只需在手机‘金叶惠农’平台一点,合作社的专业队就来耕地、打药、烘烤,当‘甩手掌柜’也能种好烟!”透山村烟农杜雷泽说。该平台由三门峡市局(公司)联合邮政开发,通过线上下单、由合作社提供专业服务,有效破解了用工难、雇工贵及管理质效低等问题。
豫灵镇曾以黄金资源闻名,上世纪80年代产量占全市一半左右。“但过度开发带来污染,破坏了生态环境,产业转型迫在眉睫。”豫灵镇政府烟叶生产办公室主任许佐平介绍,2023年当地从零开始发展烟叶种植,绿色化生产让这座黄金小镇重焕生机。
绿色是现代农业的底色。公司践行“生态、优质、安全、高效”理念:通过绿肥掩青、深翻晒垡、增施有机肥保育土壤;推广杯罩移栽减少白色污染,全域应用农家肥、生物有机肥;聚焦“三虫三病”构建“两蜂两蝽”、性诱杀虫及统防统治体系;推进电能烤房建设实现低碳烘烤。生态烟叶品牌效应逐步凸显,让烟农端稳生态饭碗。
创新破局激活发展动能
聚焦产业振兴目标,三门峡烟草公司灵宝市分公司积极推动生产组织方式和工作模式变革,为烟区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将烟区划分为126个网格,选拔生产水平高、责任心强、专业过硬的职业烟农担任烟叶网格员,实现人员定位到网格、服务对接到农户,成为烟农贴心的“田管家”。
“专分服务站为全镇烟农每年节省用工费用500万元以上。”朱阳镇政府烟办主任杜铁民介绍,作为烟叶大镇,朱阳烟叶税收突破2300万元,占财政收入的35%。“节省的资金用于修路、购置农机、建设卫生室和文化大院等,让产业红利反哺乡村振兴。”
三门峡烟草公司灵宝市分公司利用各烟村闲置资源,建成烟叶专分服务站33个,由专业服务队承担解杆、分级等环节。“把烟叶送到专分服务站,又快又好!比自己分级省工省力,等级更纯,卖价更高,去年我家增收5000余元。”五亩乡烟农王桂花说。
创新“烟农代表交售”机制,由代表集中运输定级合格烟叶,让烟农足不出户卖烟,降低劳动成本;扩大“站厂直调”规模,按需精准组织收购调运,降低损耗和流转成本。同时,在育苗工场、烤房及大田部署物联网监测点,为产业提质增效注入数字动能。
翠绿的烟田,是生长的希望,更是豫西大地乡村振兴的鲜活注脚。晚风拂过茁壮的烟叶,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画卷,正在灵宝这片热土上徐徐展开。(来源:河南省烟草公司三门峡市公司 作者:李建平 王小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