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层峦叠嶂的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农产品如何突破大山阻隔、走向广阔市场,曾是困扰当地发展的难题。如今,一个名为“六枝特区农业行业人大代表工作站”的创新平台,正汇聚各级人大代表的力量,深入田间地头,精准把脉产业痛点,成为打通“黔货出山”堵点、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木岗电商农产品仓储中心工作人员正在直播销售马铃薯。
从电商红火到冷链之痛:一个代表的履职观察
走进木岗镇木岗冲村电商仓储中心,工人们麻利地分拣着刚下地的马铃薯、小瓜、豆角,打包发往全国各地。这个远近闻名的“电商村”领头人,是六盘水市人大代表、村支书黄家高。作为六枝特区农业行业代表工作站的一员,他的“身份标签”是农业销售。
“代表履职,就是要当群众的‘传声筒’,把急难愁盼反映上去,让好政策惠及更多人。”黄家高告诉笔者。今年市两会,他提出的发展农业产业促农增收建议,已被纳入重点办理事项。
木岗电商农产品仓储中心工作人员打包农特产品。
然而,电商红火的背后,隐忧已现。在仓储中心走访时,管理员唐红向黄家高诉苦:“支书,你看这阳荷,天热冰块化得快,损耗太大了!能不能想办法弄台冷藏车?”
这声朴素的诉求,精准击中了黄家高调研已久的心病——农村冷链物流“最后一公里”的严重缺失。
木岗镇坐拥六枝、镇宁、普定三县交界的黄金区位,电商发展势头强劲,去年线上销售额突破5300万元,今年上半年已超2500万元。但亮眼数据的“天花板”,正是冷链基础设施的严重不足。“走访了多家企业和种植大户,大家异口同声:六盘水东部区域的冷链投入远远跟不上发展需求!”黄家高语气坚定,“这将是下次市两会我重点呼吁的方向。只有补上这块短板,‘黔货’才能真正走得更远、卖得更好,让乡亲们的钱袋子更鼓。”
六盘水市人大代表黄家高深入木岗电商农产品仓储中心开展调研。
汇聚众智:五级人大代表的“工作站”解法
破解像冷链物流这样的系统性难题,单靠一位代表的力量远远不够。六枝特区农业行业代表工作站的设立,正是为了汇聚各级人大代表的智慧和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人大代表、六盘水市人大代表张顺勇,同时担任该工作站常务副站长。对他而言,工作站是履职的重要支点。“人大代表一头连着党委政府,一头连着人民群众。”张顺勇说,他的秘诀是深入农户“拉家常”,在闲谈中捕捉共性难题,提炼成有价值的建议。
他的履职成果颇具分量。在全国两会上提出的“关于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投入的建议”被采纳,直接推动中央和省级补助标准从每亩1500元大幅提高到2530元,惠及万千农田。
六枝特区农业行业人大代表工作站开展专题研究活动。
作为工作站“当家人”,张顺勇更重要的使命是凝聚合力。“我们定期把涉农行业的代表们聚在一起,围绕怎么把产业做大做强、让深山好货出山、带动一方致富这些核心议题,深入研讨,碰撞思路。”张顺勇深知产业兴农之路布满荆棘,他特别强调企业的探路者角色:“农业产业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有坑,我们企业先踩;有难,我们企业先挺!等我们把模式蹚熟了、产业做稳了,再手把手带着乡亲们一起干,共同把蛋糕做大。”这种“企业探路、代表搭桥、群众参与”的模式,成为工作站推动产业发展的鲜明特色。
在六枝特区农业行业人大代表工作站,像张顺勇、黄家高这样的代表有40多名,涵盖全国、省、市、区、乡(镇)五级人大代表,是助推六枝特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小平台大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
六枝特区农业行业人大代表工作站,这个看似微小的基层创新平台,其运作逻辑清晰地展现了一条解决问题的闭环路径:深入一线察实情(田间地头发现问题)→汇聚众智谋良策(工作站内研讨对策)→依法履职促解决(形成建议议案推动落实)→跟踪问效惠民生(推动问题解决惠及百姓)。
张顺勇深入田间地头走访、指导、调研。
从黄家高捕捉冷链痛点、酝酿建议,到张顺勇汇聚行业代表智慧、推动高标准农田政策落地,工作站成为了民情民意的“中转站”、产业难题的“会诊所”和政策落地的“助推器”。它不仅是人大代表闭会期间常态化履职的有效载体,更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生动实践。在这里,人民的意愿被听见,人民的智慧被凝聚,人民的难题通过法定途径得到有效推动解决。
笔者手记:六枝特区的实践表明,当人大代表这一制度优势被充分激活,并通过像“农业行业人大代表工作站”这样的创新平台,精准聚焦产业发展痛点,就能有效破除阻碍“黔货出山”的“卡脖子”难题,为广袤乡村注入强劲的发展动能,在喀斯特山乡绘就共同富裕的新图景。这座由代表们用心血搭建的“连心桥”,正承载着山乡百姓的希望,通向更加富足的未来。(图/文 谢俊、浦仕美、周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