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安溪7月19日消息(记者 邬眉)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推介2025年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的通知》,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报送的《生态铸茶魂“四链”生金叶》案例成功入选,成为全国31个、福建省唯一入选的县域典型。
据介绍,该案例以机制创新为纽带,通过生态链、价值链、产业链、监管链的深度融合,为传统农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安溪方案”。
生态筑基
构建全域生态屏障
安溪县地处福建省东南部,茶产业是当地的经济支柱,涉茶人口占比超80%,茶园规模达60万亩,年产茶叶6.2万吨。近年来,安溪县以“退茶还林”工程为起点,以“退”为“进”,因地制宜地还林、还果、还蔬,通过修复茶山生态廊道,形成了“山顶戴帽、山腰穿裙、山脚穿鞋”的立体生态格局,获得了生态与经济的兼顾和双赢。
安溪县梯壁留草覆盖率达95%以上(央广网发 安溪宣传部供图)
在种植环节,安溪县积极推广“梯壁留草”“茶园套种绿肥”模式,使梯壁留草覆盖率达95%以上,形成天然的“生态护坡”。同时,通过土壤微生态改良技术,减少化肥使用,让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至2.8%,茶园摇身变成“会呼吸的生态工厂”。
此外,安溪县还建成全国首个县域农资监管与物流追踪平台,对农药、肥料实行“二维码追溯”;组建专业监管大队,建立“县-镇-村”三级网格化监管体系,将12万户茶农纳入诚信档案。创新“总山长-分山长”责任制度,设立生态破坏举报奖励基金,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茶农参与”的共治格局,密织全链条质量安全网。
截至目前,安溪全县生态茶园面积48.6万亩,绿色食品认证面积3.82万亩,有机认证面积1.95万亩,森林覆盖率54.34%,茶叶出口合格率连续18年保持100%。
价值赋能
从一片叶到全链增值
为提升价值链,安溪以标准引领品牌建设,主导制定了包括《地理标志产品安溪铁观音》等5项国家标准,建成28个标准化生产基地,率先推出茶叶气候品质认证体系;创新“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联农带农机制,组建137个茶产业联合体,带动90%农户参与标准化生产。同时,安溪还积极构建碳排放监测系统,推出“碳汇质押贷”等绿色金融产品,推动生态价值转化为真金白银。
在加工端上,安溪县突破传统制茶工艺,深度提取茶叶茶多酚、茶氨酸等活性成分,开发茶食品、茶日化用品等衍生品,进一步推进茶渣资源利用率,推广绿色清洁智能生产线。同时,依托数字供应链平台,整合线下多家茶企与线上电商渠道,实现了“安溪铁观音”区域公用品牌年销售额的快速突破。
世界各地游客慕名前往安溪(央广网发 安溪宣传部供图)
茶园青翠,移步皆景,随着安溪生态及茶叶价值的提升,当地的旅游也越来越红火。据介绍,目前安溪县已打造了多条精品路线,形成“茶旅+民宿+体验”的新业态。
数据显示,安溪县茶产业总产值从2015年的125亿元增至2024年的320亿元,茶农人均收入达4.2万元,较十年前增长130%。安溪铁观音品牌价值达1443.07亿元,连续10年位居中国茶叶类区域品牌价值榜首,并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和教科文组织分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