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地带有多惨,巴勒斯坦人经历了什么样的苦难?卫星照片也在记录。
据《环球时报》7月19日的报道,英国广播公司(BBC)于7月18日公布的卫星图像像一把锋利的解剖刀,剖开了加沙地带的惨烈现状。
曾经居住着数万人的城镇与郊区已化为一片废墟,成片的建筑消失在黄土与瓦砾中,只剩下轮廓模糊的地块在卫星镜头下无声悲鸣。
上面的两张图片都是卫星图片,左边是被轰炸之前的图像,而右边则是轰炸后的最新图片,上面已经基本看不到一座完整的建筑,曾经的城镇已经只剩残垣断壁,看不到一点生机。
上图是放大显示的被轰炸或者爆破之后的建筑物的景象,可以发现原本耸立的建筑物基本都以匍匐在地。
从地面上看就更惨了,整个加沙地带基本已成一片焦土。
几乎所有的房屋都被摧毁,人的感觉如同世界末日的景象。
然而之前这里却居住着很多的人口,曾经是他们的居民区,是数十万人生活的地方,如今已经是难觅人影。
这些图像不仅记录了一场人道主义灾难,更暴露了以色列长期以来通过毁灭与驱逐实现领土扩张的深层野心。
一、卫星图下的人间炼狱:加沙的毁灭与“无家可归”的现实
卫星图像冰冷地呈现着加沙的命运: maternity hospital(妇产医院)、residential towers(居民楼)、wedding venue(婚礼场地)——这些承载着生命与生活的场所,如今都成了“被夷为平地”的标注。自2025年3月以色列退出与哈马斯的停火协议以来,数千栋建筑在定向爆破中化为尘土。
这种毁灭并非随机。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闭门会议中直白地对议员表示,以军正“摧毁越来越多的房屋”,目的就是让巴勒斯坦人“无处可归”,毫无疑问,这是赤裸裸的反人类罪行。
来自泰勒苏丹的穆阿塔兹·优素福·艾哈迈德·阿卜西的遭遇正是缩影:“战争爆发前一年刚搬进新家,如今家没了,我失去了一切。”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种毁灭被包装成“计划”。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在7月提出,要在拉法废墟上建立“人道主义城市”,计划容纳60万巴勒斯坦人。但这一计划被国际社会痛批,以色列前总理埃奥尔默特直言,这会被“解读为类似于集中营”。
而以色列前总理的判断,恰恰戳破了“人道主义”的伪装——本质上,这是通过毁灭家园实现强制迁移的殖民逻辑。
二、从历史到当下:扩张野心与焦土政策的延续
加沙的废墟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以色列数十年扩张策略的延续。自1948年建国以来,以色列通过五次中东战争不断扩大领土: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占领加沙地带、西奈半岛、戈兰高地和东耶路撒冷;尽管1982年撤出西奈,但对戈兰高地的实际控制持续至今,并在2019年由美国承认其主权,实质完成吞并。
在巴勒斯坦领土上,以色列的“焦土政策”从未停歇。通过建立犹太人定居点、拆除巴勒斯坦人房屋、修建隔离墙,逐步蚕食西岸土地;在加沙,自2007年哈马斯执政后,以色列实施长期封锁,而2025年的大规模爆破,不过是将“驱逐-占领”模式推向极致。
正如分析人士所言,以色列试图通过摧毁建筑建立“缓冲区”——这本质上是“以空间换安全”的扩张逻辑,用巴勒斯坦人的无家可归,换取以色列的领土扩张。
三、周边的硝烟:对黎巴嫩与叙利亚的扩张野心显露
当加沙腹地被夷为平地时,以色列的扩张野心已越过巴勒斯坦边界,向黎巴嫩和叙利亚蔓延。
在黎巴嫩南部,以色列以“打击真主党军事目标”为由,频繁对边境地区发动空袭,导致大量平民伤亡和基础设施被毁。2025年以来,以军空袭范围从边境向黎巴嫩内陆延伸,甚至波及贝鲁特郊区,借口仍是“清除军事威胁”——这与在加沙“哈马斯藏军事资产于平民区”的话术如出一辙。
事实上,黎巴嫩南部的战略位置对以色列至关重要,控制该区域可建立北部“安全缓冲区”,甚至可能逐步蚕食黎巴嫩领土。
在叙利亚,以色列的军事行动更为频繁。自2011年叙利亚内战爆发以来,以军以“打击伊朗军事存在”为由,累计发动数百次空袭,目标涵盖大马士革周边、霍姆斯等地。2025年上半年,以军空袭次数同比增加30%,并开始打击叙利亚的基础设施,如桥梁、电力站——这与在加沙摧毁基础设施的模式高度相似。
有分析认为,以色列试图通过削弱叙利亚政府对戈兰高地周边的控制,巩固对戈兰高地的实际占领,甚至可能进一步向南扩张,控制叙利亚南部战略要地。
四、以色列的下一步:在争议与对抗中推进扩张议程
从当前行动看,以色列的短期目标已清晰可见:在加沙建立纵深“缓冲区”,将剩余巴勒斯坦人驱赶到所谓“人道主义城市”进行集中管控,实质完成对加沙核心区域的吞并;在西岸加速定居点建设,逐步实现“事实吞并”。
中长期来看,面对国际社会的谴责,以色列可能会调整策略:一方面继续以“反恐”为借口,为扩张行动披上“合法外衣”;另一方面通过强化与美国的盟友关系,对冲国际压力——毕竟,美国长期对以色列的军事与政治支持,是其敢于突破国际法的重要底气。
但这种扩张必然加剧地区动荡。黎巴嫩真主党、叙利亚政府及伊朗的反制可能升级,形成“以军扩张—周边反击—以军进一步升级行动”的恶性循环。而巴勒斯坦人的生存空间被不断挤压,只会催生更强烈的反抗,使中东和平进程彻底沦为空谈。
加沙变成废墟,是当代人类一大灾难的见证,更是一个国家通过毁灭与驱逐实现扩张的直白记录。当“无家可归”成为政策目标,当“人道主义城市”被解读为“集中营”,加沙的今天,或许正预示着整个中东的明天——一场由扩张野心点燃的、看不到尽头的对抗。
消息来源:《环球时报》7月19日报道《卫星图曝光,“整个城镇被夷为平地”》
《花妖》连载九
印度将“加勒万河谷之战”拍成了电影,神剧主角一人摧毁我军基地,反败为胜还英雄救美
为了一块飞地,俄称或将进行核反击,警告可能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