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平顶山7月21日消息(记者 张丽娜)当前正值秋粮生产夏管关键期,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紧紧围绕秋粮稳产高产目标,统筹推进技术赋能、专家下沉、模式创新,打出高标准夏管“组合拳”,为全年粮食丰产筑牢根基。
技术人员正在讲解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央广网发 杜冠甲 摄)
7月18日清晨,郏县薛店镇狮子口村的田间地头已是一片繁忙景象。一架植保无人机飞过绿浪翻滚的玉米田上空,细密的雾状药剂均匀覆盖在作物叶片上;田埂边,河南省科技特派员黄俊伟正蹲在田垄间,为种植户提供“秋粮田管诊断”。
“当前开展的‘一喷多促’作业,既能防控病虫害,又能促进作物生长。”郏县润田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利峰指着手机上的智能操控界面介绍,“无人机作业参数全由系统设定,每亩施药量、用水量精准到毫升,作业效率比人工提高30倍。”
“玉米长至八叶一心期,正是控旺的关键阶段,配合滴灌分次施肥技术,养分吸收率可提高40%。”黄俊伟拨开玉米叶片详解技术集成效果,“复合种植使玉米边行效应与大豆低位种植形成高矮错落,扩大光照和通风范围,提升光能、水分利用率,实现‘一地双收’,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为高产打下坚实基础。”为高质量推进夏管工作,郏县农业农村局组建了3个技术服务专班,组织60余名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全方位指导农户做好化控、追肥、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工作。同时,通过编制《秋粮田管技术手册》、建立微信技术交流群等方式,构建起“线上+线下”的技术服务网络。
政策保障体系同步发力。郏县整合项目资金购置农药,为种粮大户免费提供农药,推广“统防统治+一喷多促”病虫害防治模式;郏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农资市场实施严格监管,抽样检查化肥、农药、种子等关键农资,筑牢粮食生产“农资防线”。
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郏县高标准农田面积达52.8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1.5%;2025年已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万亩,通过土地利用率提升实现效益最大化。近年来,郏县在化肥减量增效、土壤改良、良种引进等领域持续投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郏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铁军表示,将持续强化技术服务下沉,指导农户科学落实肥水管理与防灾减灾措施。截至目前,全县秋作物“一喷多促”完成率达80%,玉米控旺、大豆化控等关键技术到位率超90%。
“下一步,将聚焦农业科技创新与基础设施完善,构建全链条技术保障体系。”郏县副县长李政杰表示,通过强化技术培训、推广先进模式,持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让丰产根基更牢固,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郏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