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至18日,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童”心相印“穗”月相守社会实践团12名成员深入扬州市宝应县开展暑期托育支教实践。依托公共管理学院的学科优势,实践团分别开展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和行政管理专业的特色活动课,激发青少年对城市建设、发展和治理的兴趣,帮助儿童理解城市空间利用与公共服务运行的逻辑,展现专业所学与现实探索的深入交汇。
小小城市建造家:解锁城市规划的妙理
实践团通过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化解土管专业知识的晦涩,以互动点燃学习的热情,不仅让孩子们了解到城市规划的“秘密”,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热爱城市家园的种子。
实践团成员开讲“小小城市建造家”专题课堂
课堂上,实践团巧妙地运用“家庭”这一概念来类比城市,激发孩子们对于城市规划的思考:“住宅区是什么?”“工业区是什么?”“文教区是什么?”。孩子们的思维如同被点燃的火花,积极地发表着自己的观点。在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中,城市七大区域的内涵、特点与区别如同被拆开又重新拼合的积木,每一块的功能都愈发清晰,巧妙地引导孩子们亲手搭建出一座鲜活的城市模型。
为了让孩子们进一步体会到城市区域运作和管理的逻辑,实践团将土地管理的核心逻辑转化为趣味互动,模拟了土地利用过程中的“产权界定”和“收益分配”等机制,彰显了“保障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原则的同时,让青少年能够在游戏中直观地感受到土地管理的实践逻辑,体验当“小城主”的乐趣与智慧。
小小守护者闯关记:探索城市公共服务的奥秘
“城市守护者行动”作为本次实践团全力打造的特色课程,聚焦城市公共服务,面向孩子们传递公共性与服务共享的理念。
在互动环节,实践团成员观察到,健康跳跳棋游戏一开始,孩子们就兴奋地盯着棋盘,掷骰子时喊着“六点!六点!”当跳到“我经常和家人饭后散步”那一格,有的孩子脸上露出自豪的笑容,轻轻往前移棋子,还有孩子垂下头,轻轻嘀咕:“我以后也要坚持。”孩子们慢慢意识到,自己的健康不仅关乎个人,也和社区的公共服务紧密相连,守护好自己就是在为公共健康出一份力。设计交通路线图时,孩子们拿起彩笔,认真地在白纸上画起属于自己的“回家路”。“这边要加个红绿灯,不然会堵车。”“我家门口有斑马线,你看我画在这儿啦。”随着一条条路线逐渐成形,红绿灯、斑马线、车辆一一落在纸上,孩子们的笑声和惊叹声此起彼伏:“哇,我画得好像!”
实践团成员开讲“城市守护者行动”专题课堂
通过这次以城市为载体的公共管理特色课程,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童”心相印“穗”月相守社会实践团,把相关专业知识化作生动的课堂,带进了孩子们的暑期生活,让他们在一次次互动与思考中看见城市运转的秩序和公共管理的意义。
对大学生而言,这更是一场扎根基层、直面真实的历练,他们在一次次教学设计与现场互动中体会公共管理的责任与温度,锤炼了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未来,实践团的成员们将带着这份在实践中累积的真切体会,以更笃实的脚步、更宽阔的视野,继续奔赴更加辽阔的青春实践征程。(何浩如 徐瑜缦 顾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