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女篮对日本队负多胜少,这一次在家门口的亚洲杯,面对实力有所下降的老对手,又一次输球无缘决赛,令不少球迷扼腕。
这几天,批评中国女篮的声音众多。有认为主教练宫鲁鸣没有把曾经的核心李梦召入队,比赛的关键时刻无人站出来;有人觉得身高2米26的张子宇在篮下没有发挥出“核威力”,她更应该参加同时间段进行的世青赛;更有所谓的“篮球专家”认为这支中国女篮球员都缺乏灵性和天赋,缺少有特点的球员,“责任在主帅的选人,只是选闷脑袋苦练和听话的人”。
客观地说,这次中国女篮止步亚洲杯半决赛的确让人有些气难平。此前中国队状态火热,尤其是热身赛打得顺风顺水,两次完胜日本队,赢得都非常轻松;对原班人马参加亚洲杯、最后夺冠的澳大利亚队也只是一胜一负。最重要的是,从国青队调进了被称为“未来中国女篮基石”的大中锋张子宇,她与同样身高超过2米的韩旭的搭档能擦出什么火花,令人期待。然而,仅凭这样的“热身赛状态”就能断定,能够在大赛中过关斩将、顺利夺冠?那也未必。
从宫鲁鸣的建队思路来看,这支中国女篮已经到了新老交替的节点,弃用以往在关键时刻屡屡站出来的李梦,足见老帅的魄力。王思雨、杨力维已经30岁,黄思静也已经29,她们在这次亚洲杯上都是替补,出场时间比以往大幅减少,这是与宫鲁鸣“注入新血,准备下一届奥运会”的思路是吻合的。有人说,李梦在半决赛压阵或许局面会不一样。假设的东西谁知道呢?再说,从这赛季WCBA总决赛看,李梦的状态的确也与巅峰期相差甚远。
虽然只获得季军,但中国女篮也并非一无所获。年轻的杨舒予突破犀利、三分准,已成为新一届中国女篮锋卫上的尖刀;罗欣棫是外线的一门重炮,稳定是她的标签;张子宇的身高独一档,她的内线攻击是中国队最常规也最有效的攻击手段;贾赛琪、翟若云以防守见长,若提高外线攻击力,会成为中国队最好的“3D球员”……这些球员,有特点,有灵气,远非“只会闷脑袋苦练”。
长远而言,这次半决赛的完败对中国女篮并非坏事。从防守战术看,如何对付身材矮小、速度奇快的对手,给中国队上了很好的一课;从进攻套路看,韩旭与张子宇的“双塔阵容”已经被证明不能用作常规配置,或许在关键节点将其成为“突破点”更为实用;对于张子宇等小将,需要更多赛事的磨砺,“小巨人”目前的移动速度、下肢力量以及阅读比赛的能力,仍然处于成长阶段,拔苗助长无助于她的进步。
“无畏金兰”唯有逆境生长,磨砺锤炼,方能致远。
文丨记者 周方平
图丨视觉中国